[发明专利]一种低碳烃类分离及甲醇制烯烃(M-OS/MTO)气体分离工艺流程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79313.1 | 申请日: | 2011-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3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松汉;李莉;裴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松汉;北京麦科直通石化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7/11 | 分类号: | C07C7/11;C07C7/04;C07C11/02;C07C11/04;C07C1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深冷的低碳烃类混合物的油吸收分离方法,用于烃混合物及甲醇制烯烃气体分离。本发明采用两股或多股吸收剂吸收碳二及以上馏分,使甲烷/氢从碳二及以上的重组分中分离出来。该方法包括在脱甲烷塔前增设一个吸收剂分离塔,从该塔分离出一股物流作为脱甲烷塔的主要吸收剂对碳二、碳三进行吸收,该股吸收剂本身是从前系统来的待分离的馏分混合物,不需要循环。脱甲烷塔的第二股吸收剂来自脱丙烷塔和脱丁烷塔系统,进一步增强了吸收效果。该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极大的减少了循环吸收剂的用量,且采用多股吸收剂,使设备投资和能耗显著降低,同时乙烯和丙烯的回收率进一步提高,且流程简单,运行费用低,安全可靠。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碳烃类 分离 甲醇 烯烃 os mto 气体 工艺流程 | ||
【主权项】:
一种低碳烃类分离及甲醇制烯烃(M‑OS/MTO)气体分离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吸收塔(脱甲烷塔)选择了两股不同的吸收剂,从上部不同位置进入,且其中一股主要吸收剂是从吸收塔之前分离出的,不需要循环。包括以下步骤:(1)经压缩、干燥、冷却后的烃混合物或甲醇制烯烃反应气进入一个吸收剂分离塔,从塔釜或侧线采出以C3、C4混合物为主的馏分送入脱甲烷塔上部合适位置,作为脱甲烷塔的主要吸收剂。吸收剂分离塔顶部较轻气体经压缩、冷却后,通过分离罐分离出汽、液两相作为进料去吸收塔(脱甲烷塔);(2)脱甲烷塔的另一股吸收剂主要成分为C4、C5及以上的混合物,该股吸收剂可由外部提供,也可从脱丙烷塔系统(侧线或塔釜)抽出,或从脱丁烷塔系统(侧线或塔釜)抽出,或者由脱丙烷塔系统和脱丁烷塔系统按一定比例提供。该股吸收剂进入脱甲烷塔的顶部进一步回收烯烃;(3)脱甲烷塔可只用吸收剂,塔顶不需设置冷凝器、回流罐、回流泵等系统。但是如果气体组成变化较大,也可设置冷凝器、回流罐、回流泵。对于目前的甲醇制烯烃气体混合物的分离,脱甲烷塔顶通常可不设冷却、冷凝、回流系统;(4)吸收塔根据不同的MTO反应气可设置一个或者两个或两个以上,设置一个吸收塔时,两股或多股吸收剂分别从塔的不同的位置进入,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吸收塔时,吸收剂以单股或多股形式分别进入不同的吸收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松汉;北京麦科直通石化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王松汉;北京麦科直通石化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279313.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VA立式浸涂图纹印刷薄膜及制备方法和印刷工艺
- 下一篇: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