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优化的层式离散余弦变换的压缩感知图像处理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240294.1 | 申请日: | 2011-08-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1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 发明(设计)人: | 张宝菊;王为;贾萍;尹晓慧;雷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N7/26 | 分类号: | H04N7/26;H04N7/46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2207 | 代理人: | 朱红星 |
| 地址: | 300387 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的基于优化的层式离散余弦变换的压缩感知图像处理方法,相对于层式DCT编码图像仍具有多分辨力特性,图像采集的数据量以及编解码的计算复杂度都有所降低,且图像的压缩效果有显著改善。本发明使层式DCT的顶层数据不再进行DCT变换编码,而是将顶层数据直接作为低频子带,对高频子带用压缩感知的方法进行随机测量,编码步骤简化,编码效率进一步提高,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图像/视频的网络传输;在解码过程中也相应地略去了顶层数据IDCT的过程。本发明使层式DCT的编解码的复杂度相对原始的层式DCT更简单,其编码的效果更为显著。通过对标准测试图像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恢复图像的质量均比较好,其中在压缩率较高时对标准的512×512测试图Lena压缩的峰值信噪比可提高2-4dB。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优化 离散 余弦 变换 压缩 感知 图像 处理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优化的层式离散余弦变换的压缩感知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编码过程包括如下步骤:a 编码算法读入原图像数据,作为第一层的输入数据,进行N×N DCT变换;b 将每个DCT块均分为4个子块,把具有相同频带的子块按原来的空间位置组合成同频子带,输入图像被分成4部分:LL,LH,HL和HH,这四部分分别保持了图像的低频信息,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和对角线方向上的高频细节信息;c 对低频LL子带作(N/2)×(N/2) IDCT变换,得到的数据作为第二层的输入数据;剩下的形成倒L形状的高频子带视为第一层数据;d 对第二层的输入数据作相同变换,产生新的数据即第二层数据又作为第三层的输入数据,对第三层的输入数据不进行任何处理,直接作为顶层数据;e 选择合适的M值,构造M×N/2大小的服从(0,1/N)高斯分布的测量矩阵Φ分别对高频子带进行测量,得到6个子带的测量系数值矩阵,而低频子带系数(顶层数据)保持不变,用压缩感知算法对其余层的高频系数进行测量;解码包括如下步骤:a 利用正交匹配追踪(Orthogonal Matched Pursuit ,OMP)算法分别对测量后的6个高频系数矩阵进行重构,并与最高层的低频系数一起进行DCT的反变换; b解码算法读入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对输入的顶层数据进行(N/2)×(N/2) DCT变换;c 将变换后的顶层数据与第二层数据进行系数插值处理,即对顶层的低频系数进行上采样,插入的数值为第二层所保留的高频细节信息; d 对完成系数插值操作后的数据进行N×N IDCT变换,并将其作为第二层的输入数据;e 对第二层数据进行(N/2)×(N/2) DCT变换,将变换后数据与第一层数据进行插值操作;f 对第一层图像数据进行N×N IDCT变换,得到重构图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师范大学,未经天津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240294.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