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同炉多带双金属带锯条热处理全自动生产线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20548827.3 申请日: 2010-09-30
公开(公告)号: CN201834950U 公开(公告)日: 2011-05-18
发明(设计)人: 曹玉贵 申请(专利权)人: 曹玉贵
主分类号: C21D9/24 分类号: C21D9/24;C21D9/60
代理公司: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代理人: 杨立超
地址: 116600 辽宁***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多功能同炉多带双金属带锯条热处理全自动生产线,它涉及一种双金属带锯条的生产线。解决了目前设备和工艺参数难以控制,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不能同时生产多根、多种规格锯条,设备产能效率低,生产成本高和水电气能源消耗浪费等问题。将所有工序设备整合成一条生产线,将淬火、回火、喷砂、清洗、烘干、打标、涂油、校直等全部工序在一条生产线上完成,并可以在一条生产线同时完成多根、多种规格带锯条,实施本实用新型后总产能可提高5-8倍,产品寿命提高50%左右,生产成本降低40%以上。回火设备与工艺采用在线动态快回火新工艺技术,锯条在生产线上以较快速度行走即完成了回火的全过程。使锯条达到高产能。
搜索关键词: 多功能 炉多带 双金属 锯条 热处理 全自动 生产线
【主权项】:
一种多功能同炉多带双金属带锯条热处理全自动生产线,所述生产线包括温控系统(5)、供保护气装置(10)和制冷机组(11),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线还包括按锯条输入至输出方向依次设置的N个放料装置(1)、感应淬火预热炉(149)、箱式淬火加热炉(8)、气冷淬火装置(177)、深冷淬火装置(178)、油冷淬火装置(12)、牵引装置(20)、锯条位置调整装置(23)、箱式回火炉入口端锯条回转装置(28)、位于箱式回火炉入口端的感应回火预热炉(68)、箱式回火炉(33)、位于箱式回火炉出口端的感应回火预热炉(68)、箱式回火炉出口端锯条回转装置(29)、箱式回火炉出口端导向装置(42)、干式喷砂机(43)、在线打标涂油设备(181)、输出端牵引装置(50)和N个收料装置(52);所述感应淬火预热炉(149)包括机架(118)、炉壳(117)、保温材料层(112)、N个感应加热器(115)、N个红外测温探头(106)、N个远红外测温探头接线端(108)和N个感应加热器接线端(109),所述炉壳(117)安装在机架(118)上,所述炉壳(117)呈筒状且炉壳(117)内的四周侧壁上设有保温材料层(112),N个感应加热器(115)和N个红外测温探头(106)均设置在炉壳(117)的内腔中,每个感应加热器(115)与一个感应加热器接线端(109)连接,每个感应加热器接线端(109)穿出炉壳(117)的上端侧壁,每红外测温探头(106)与一个远红外测温探头接线端(108)连接,每个远红外测温探头接线端(108)穿出炉壳(117)的上端侧壁,每个感应加热器(115)上设有一个红外测温探头(106);红外测温探头(106)朝向锯条(4)侧面用来测量锯条(4)的表面温度;红外测温探头(106)将温度信号传递给温控系统(5)并通过温控系统(5)控制感应淬火预热炉(149)内的温度;N个放料装置(1)上的N条锯条(4)从感应淬火预热炉(149)的入口端一一对应地穿过N个感应加热器(115);感应淬火预热炉(149)将锯条(4)快速加热;所述箱式淬火加热炉(8)包括淬火加热炉架体(83)、淬火加热炉炉壳(82)、淬火加热炉保温材料层(73)、多个硅钼棒加热元件(69)、多个热电偶(71)、隔热套(70)、金属炉胆(72)和导向块(77),淬火加热炉炉壳(82)安装在淬火加热炉架体(83)上,所述淬火加热炉炉壳(82)呈筒状且淬火加热炉炉壳(82)内的四周侧壁上设有淬火加热炉保温材料层(73),金属炉胆(72)沿淬火加热炉炉壳(82)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淬火加热炉炉壳(82)的内腔中,金属炉胆(72)的内腔为加热通道,导向块(77)设置在金属炉胆(72)的所述加热通道内;多个硅钼棒加热元件(69)、多个热电偶(71)依次穿过淬火加热炉炉壳(82)、隔热套(70)、淬火加热炉保温材料层(73),多个硅钼棒加热元件(69)依次布置在加热通道的金属炉胆(72)的两侧, 多个热电偶(71)依次布置在金属炉胆(72)上或金属炉胆(72)之间;供保护气装置(10)的纯氮气出口(67)通过保护气入口(7)向金属炉胆形(72)内通入保护气;多个热电偶(71)用来测量箱式淬火加热炉(8)内的温度,通过热电偶(71)检测温度并由控温系统(5)实现温度自动控制;经过感应淬火预热炉(149)后的N条锯条(4)从箱式淬火加热炉(8)的入口端一一对应地穿过导向块(77);箱式淬火加热炉(8)将锯条(4)加热到淬火工艺温度;所述气冷淬火装置(177)由气冷淬火装置壳体(167)和N组气冷淬火通道构成,N组气冷淬火通道并列设置在气冷淬火装置壳体(167)内,每组气冷淬火通道由冷却气体入口(164)、五通(165)和多个气冷淬火单元构成,多个气冷淬火单元沿气冷淬火装置(177)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每个气冷淬火单元由一个锯条齿部冷却器(168)、弯进气管(166)和一对锯条背部冷却器(171)构成,一个锯条背部冷却器(171)与弯进气管(166)的一端连通,另一个锯条背部冷却器(171)与弯进气管(166)的另一端连通,一对锯条背部冷却器(171)相向设置且每个相向面上开有锯条背部冷却器冷却气体出口(170);锯条齿部冷却器(168)上开有锯条齿部冷却器冷却气体出口(169),冷却气体入口(164)通过五通(165)分别与弯进气管(166)、锯条齿部冷却器(168)连通;供保护气装置(10)的纯氮气出口(67)与制冷机组(11)连接,经过制冷机组(11)冷冻的冷却氮气通过冷却气体入口(164)、经四通(165)、直进气管(168)、冷却气体出口(170)、喷到锯条(4)的表面;经过箱式淬火加热炉(8)后的N条锯条(4)从气冷淬火装置(177)的入口端一一对应地穿过N组气冷淬火通道;所述深冷淬火装置(178)由深冷淬火装置壳体(176)、集成在一起的N个深冷淬火单元、进制冷剂连接管路(172)和出制冷剂连接管路(173)构成,每个深冷淬火单元均由深冷器壳体(190)和装在深冷器壳体(190)内的深冷器(175)构成,所述深冷器(175)由深冷器主体(175 1)和多个制冷剂流道(175 2)构成,深冷器主体(175 1)中部开有锯条冷却通道(174)、锯条冷却通道(174)两侧布置有多个制冷剂流道(175 2),进制冷剂连接管路(172)的出口端与多个制冷剂流道(175 2)的入口端分别连接,多个制冷剂流道(175 2)的出口端与出制冷剂连接管路(173)入口端分别连接;制冷机组(11)的制冷剂出口和进制冷剂连接管路(172)入口端连接,出制冷剂连接管路(173)的出口端与制冷机组(11)的制冷剂进口连接;经过气冷淬火装置(177)后的N条锯条(4)从深冷淬火装置(178)的入口端一一对应 地穿过N个深冷淬火单元上的锯条冷却通道(174);油冷淬火装置(12)包括油冷淬火装置主体(12 1)、冷却喷嘴(13)、第一淬火油循环泵(14 1)、淬火油箱(179 2)、第二淬火油循环泵(14 2)、冷却器(15)、加热器(16)和淬火油恒温装置(179 1),冷却器(15)和加热器(16)安装在淬火恒温装置(179 1)的油箱里,淬火油通过第一淬火油循环泵(14 1)在淬火油恒温装置(179 1)与淬火油箱(179 2)中循环,淬火油通过第二淬火油循环泵(14 2)经设置油冷淬火装置主体(12 1)内的冷却喷嘴(13)喷到锯条(4)表面上;油冷淬火装置主体(12 1)收集的淬火油再流回淬火油箱(179 2)内;温控系统(5)控制气冷淬火装置(177)、深冷淬火装置(178)和油冷淬火装置(12)的温度;所述锯条位置调整装置(23)由N个转向轮(23 1)构成;N组转向轮(23 1)由上至下设置;锯条位置调整装置(23)的作用是将N根锯条(4)转向,将水平并排运行的N根锯条(4)逐渐改变为在一个垂直面中运行;经过锯条位置调整装置(23)调整后的N个锯条经由导向过渡轮组(30)同时依次进入位于箱式回火炉入口端的感应回火预热炉(68)、箱式回火炉(33)、位于箱式回火炉出口端的感应回火预热炉(68);位于箱式回火炉入口端的感应回火预热炉(68)的入口端及箱式回火炉(33)的入口端均设有入口导向轮(31),箱式回火炉(33)的出口端及位于箱式回火炉出口端的感应回火预热炉(68)出口端及设有出口导向轮(37);每个锯条缠绕在箱式回火炉入口端锯条回转装置(28)、箱式回火炉出口端锯条回转装置(29)的相应回转轮上;N个锯条在箱式回火炉入口端锯条回转装置(28)、箱式回火炉出口端锯条回转装置(29)的作用下,在位于箱式回火炉入口端的感应回火预热炉(68)、箱式回火炉(33)、位于箱式回火炉出口端的感应回火预热炉(68)三者中多次折返运行,折返次数由箱式回火炉入口端锯条回转装置(28)、箱式回火炉出口端锯条回转装置(29)中的回转轮个数及布置方式决定;所述箱式回火炉入口端锯条回转装置(28)包括呈三角形布置的入口端第一回转轮(28 1)、入口端第二回转轮(28 2)和入口端第三回转轮(28 3),上述三个回转轮中的每个回转轮上有N个圆盘;所述箱式回火炉出口端锯条回转装置(29)包括呈梯形布置的出口端第一回转轮(29 1)、出口端第二回转轮(29 2)、出口端第三回转轮(29 3)和出口端第四回转轮(29 4),上述四个回转轮中的每个回转轮上有N个圆盘;每个锯条经过导向过渡轮组(30)后,依次绕过出口端第一回转轮(29 1)、入口端第一回转轮(28 1)、出口端第二回转轮(29 2)、入口端第二回转轮(28 2)、 出口端第三回转轮(29 3)、入口端第三回转轮(28 3)、出口端第四回转轮(29 4);或者,所述箱式回火炉入口端锯条回转装置(28)由N个入口端锯条回转单元构成,所述箱式回火炉出口端锯条回转装置(29)由N个出口端锯条回转单元构成,每个入口端锯条回转单元包括呈三角形布置的入口端第一回转轮(28 1)、入口端第二回转轮(28 2)和入口端第三回转轮(28 3);每个出口端锯条回转单元包括呈梯形布置的出口端第一回转轮(29 1)、出口端第二回转轮(29 2)、出口端第三回转轮(29 3)和出口端第四回转轮(29 4);所述感应回火预热炉(68)包括感应回火预热炉壳体(137)、回火预热炉保温材料层(122)、多个红外温度传感器接线端子(125)、多个红外温度传感器固定杆(121)、多个红外温度传感器(120)、多个感应加热器固定杆(135)、感应加热器接线(132)、多个感应加热器(136)、多个冷却气体进入管(127)和多个冷却单元;每个冷却单元由冷却单元进气管(129)、冷却单元三通(140)、冷却单元进风弯管(141)和一对冷却风刀(130)构成,冷却单元进气管(129)的一端通过冷却单元三通(140)与冷却单元进风弯管(141)连通,冷却单元进风弯管(141)的一端与一个冷却风刀(130)连通,冷却单元进风弯管(141)的另一端与另一个冷却风刀(130)连通,一对冷却风刀(130)相向设置;壳体(137)呈筒状且壳体(137)的四周侧壁设有回火预热炉保温材料层(122),多个红外温度传感器(120)、多个感应加热器(136)及多个冷却单元均设置在壳体(137)的内腔中;多个红外温度传感器固定杆(121)和多个感应加热器固定杆(135)相间设置且均插装在壳体(137)的内腔中,每个红外温度传感器固定杆(121)由下至上依次安装有N个红外温度传感器(120),每个感应加热器固定杆(135)由下至上依次安装有N个感应加热器(136),感应加热器接线(132)固定在感应加热器固定杆(135)上且一个电连接端露在壳体(137)的外部;红外温度传感器接线端子(125)固定在红外温度传感器固定杆(121)且一个电连接端露在壳体(137)的外部;冷却气体进入管(127)位于红外温度传感器接线端子(125)与感应加热器固定杆(135)之间且插装在壳体(137)的内腔中,每个冷却气体进入管(127)由下至上安装有N个冷却单元,每个冷却单元进气管(129)通过三通(128)与冷却气体进入管(127)连通;感应回火预热炉(68)设置在箱式回火炉(33)两端,感应加热器(136)对锯条(4)加热,红外温度传感器(120)检测锯条(4)的温度,冷却气体对锯条(4)快速冷却;当锯条(4)向箱式回火炉(33)运行时,感应加热器(136)对锯条(4)快速加热,当锯条(4)从箱式回火炉(33)出来进入感应预热炉(68)时,冷却气体经过冷却风刀(130)冷却锯条(4)表面; 每个红外温度传感器固定杆(121)通过一个红外温度传感器固定座(124)固定在壳体(137)的上端面上;每个感应加热器固定杆(135)通过一个感应加热器固定座(131)固定在壳体(137)的上端面上;每个冷却气体进入管(127)通过冷却气体进入管固定座(126)固定在壳体(137)的上端面上;所述箱式回火炉(33)包括箱式回火炉壳体(102)、箱式回火炉保温材料层(93)、多个炉胆支架(86)、多个金属炉胆(88)、多个导向块(89)、多组箱式回火炉加热器(91)、加热器支架(92)、多个箱式回火炉热电偶(96)、循环风道(97)、循环风扇叶轮(98)、循环风机(99)、循环热风吸风口(100)、循环热风出风口(101)和加热通道(180);每个炉胆支架(86)由立柱(86 1)和多个横板(86 2)构成,每个立柱(86 1)一侧或两侧由上至上平行设置有N个横板(86 2);箱式回火炉壳体(102)的四周侧壁设有箱式回火炉保温材料层(93);箱式回火炉壳体(102)内的两侧各设有箱式回火炉加热器(91),箱式回火炉加热器(91)安装在加热器支架(92)上;循环风机(99)设置在箱式回火炉壳体(102)外的上端壁上,循环风机(99)驱动循环风扇叶轮(98)转动,箱式回火炉壳体(102)内的四周布置有循环风道(97)、循环风扇叶轮(98)从循环热风吸风口(100)将热风送入循环风道(97)后并经循环热风出风口(101)排出;多个炉胆支架(86)设置在箱式回火炉壳体(102)的内腔中,每个金属炉胆(88)内设置有导向块(89),每个横板(86 2)上设置有一个金属炉胆(88);箱式回火炉热电偶(96)插装在箱式回火炉壳体(102)的上端壁上且工作端位于箱式回火炉壳体(102)内,箱式回火炉热电偶(96)位于两个立柱(86 1)之间或立柱(86 1)的内腔中;多个箱式回火炉热电偶(96)通过温控系统(5)控制所述箱式回火炉(33)内温度恒定;在箱式回火炉(33)的金属炉胆(88)的两端和中间设有保护气体入口(32),供保护气装置(10)通过纯氮气出口(67)向金属炉胆(88)里通有纯氮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玉贵,未经曹玉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20548827.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