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面柱体消色差棱镜的支撑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99555.4 | 申请日: | 201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2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汪逸群;颜昌翔;董得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J3/02 | 分类号: | G01J3/02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22210 | 代理人: | 刘树清 |
地址: | 130033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多面柱体消色差棱镜的支撑机构,属于空间成像光谱技术领域中涉及的一种支撑机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面柱体消色差棱镜的支撑机构。技术方案包括压盖、外筒、垫圈、棱镜座组件和消色差棱镜组件;其中棱镜座组件包括上端面、顶丝孔、端面注胶孔、立面内腔壁凹坑、大立面、小立面、下端面凸台、下端面、凹坑垫片;消色差棱镜组件包括第一棱镜、棱镜隔片、第二棱镜、下压板、前压板、第一复合垫片、第二复合垫片;消色差棱镜组件安装在棱镜座组件腔内,棱镜座组件安装在外筒内,压盖从外筒右端插入,压盖的底端与棱镜座组件中的上端面用螺钉联接。该机构结构紧凑、温度适应范围宽、面形精度高,满足星载超光谱成像仪的研制需求。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面 柱体 色差 棱镜 支撑 机构 | ||
【主权项】:
一种多面柱体消色差棱镜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盖(1)、外筒(2)、垫圈(3)、棱镜座组件和消色差棱镜组件;其中棱镜座组件包括上端面(4)、顶丝孔(5)、端面注胶孔(6)、立面内腔壁凹坑(7)、大立面(8)、小立面(9)、下端面凸台(10)、下端面(11)、凹坑垫片(12);消色差棱镜组件包括第一棱镜(13)、棱镜隔片(14)、第二棱镜(15)、下压板(16)、前压板(17)、第一复合垫片(18)、第二复合垫片(19),所述的两个复合垫片是由铜垫片和聚四氟乙烯垫片粘贴而成;消色差棱镜组件安装在棱镜座的腔内,棱镜座安装在外筒(2)内,压盖(1)从外筒(2)的右端插入外筒(2)内,压盖(1)的底端与棱镜座组件中的上端面(4)用螺钉联接。压盖(1)的右端与外筒(2)的右端两者通过各自的法兰、加垫圈(3)用螺钉固紧,垫圈(3)与外筒法兰接触;在棱镜座组件中,大立面(8)和小立面(9)之间形成的夹角与第一棱镜(13)端面钝角相等,上端面(4)和下端面(11)平行;在大立面(8)和小立面(9)上分别设有成等腰三角形分布的三个立面内腔壁凹坑(7),位于等腰三角形顶点上的立面内腔壁凹坑(7)位于这两块立面靠近一侧各自的中间边缘部位;在上端面(4)和下端面(11)上分别设有四个端面注胶孔(6),使第一棱镜(13)和第二棱镜(15)的端面所对应的上端面(4)和下端面(11)上的位置处各有两个注胶孔(6);同时在上端面(4)上设有六个顶丝孔(5),使第一棱镜(13)和第二棱镜15的端面所对应的上端面(4)的位置处各有三个顶丝孔(5);在下端面(11)的内腔面上还设有四个下端面凸台(10),靠近小立面(9)的左边的下端面凸台(10)和靠近大立面(8)右边的下端面凸台(10)这两个下端面凸台(10)为两棱镜共用,靠近小立面(9)右边的下端面凸台(10)和距大立面(8)和小立面(9)都较远的下端面凸台(10)为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独用;在大立面(8)和小立面(9)上还打了若干个孔,这样就形成了一边开口的棱镜座腔体;在大立面(8)和小立面(9)上各有三个立面内腔壁凹坑(7),凹坑内分别放置凹坑垫片(12),在靠近大立面(8)和小立面(9)的位置上放置第一棱镜(13),在第一棱镜(13)的斜面上粘贴棱镜隔片(14),在棱镜隔片(14)的另一面紧贴放置第二棱镜(15),使第二棱镜(15)斜面与棱镜隔片(14)紧接触,第二棱镜(15)的大端头在第一棱镜(13)长直角边面的一端,第二棱镜(15)的小端头在第一棱镜(13)的短直角边面的一端,在第一棱镜(13)和第二棱镜(15)靠近上端面(4)的两个端面上分别放有第一复合垫片(19)和第二复合垫片(20),使复合垫片中的聚四氟乙烯垫片与棱镜的端面接触,复合垫片中的铜垫片与棱镜座的上端面(4)内壁接触;在第二棱镜(15)的两端下方分别放置下压板(16),在第二棱镜(15)的两端前方即没有贴棱镜隔片(14)的一侧两端放置前压板(17),下压板(16)和前压板(17)将两个棱镜压住,下压板(16)和前压板(17)用螺钉分别固定在上端面(4)和下端面(11)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599555.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