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和驱动显示装置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17297.0 | 申请日: | 201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4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伴田智壮;山本哲郎;杉本秀树;内野胜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 | 分类号: | G09G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周少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驱动显示装置的方法,所述显示装置通过安排每个具有驱动电路和电流驱动型发光部分的显示器件而形成,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在时段TQ期间,以显示器件行为单位执行阈值电压抵消处理,其中预定参考电压施加到配置各组显示器件行的Q×N个显示器件的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极,并且预定驱动电压施加到Q×N个显示器件的一个源极/漏极区,以便将另一源极/漏极区的电势朝向通过从参考电压减去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计算的电势改变;以及顺序执行写入处理Q次,其中视频信号施加到配置显示器件行的N个显示器件的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驱动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驱动显示装置的方法,所述显示装置通过在行和列方向上以二维矩阵模式安排每个具有驱动电路和电流驱动型发光部分的显示器件而形成,所述驱动电路至少包括具有栅极电极和源极/漏极区的驱动晶体管,并且电流通过驱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区流入发光部分,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当显示器件的行数由M表示、配置每行的显示器件的数量由N表示、并且通过将对于每行用于扫描第一行到第M行的显示器件的总时间除以M计算的时间由单位时间t0表示时,在通过配置每组显示器件行的多个显示器件行的数量Q和单位时间t0的乘积表示的时段TQ期间,以显示器件行为单位执行阈值电压抵消处理,其中预定参考电压施加到配置各组显示器件行的Q×N个显示器件的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极,并且预定驱动电压施加到Q×N个显示器件的一个源极/漏极区,以便将另一源极/漏极区的电势朝向通过从参考电压减去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计算的电势改变,其中所述数量Q通过将M行的显示器件划分为多组显示器件行而获得;以及顺序执行写入处理Q次,其中视频信号施加到配置显示器件行的N个显示器件的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极,其中,在不超过时段TQ的一半的时段内,顺序执行写入处理Q次,并且执行阈值电压抵消处理,使得在配置显示器件行的组的每个显示器件行中,从阈值电压抵消处理的结束到写入处理的开始的时段的长度是恒定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517297.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