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和驱动显示装置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17297.0 | 申请日: | 201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4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伴田智壮;山本哲郎;杉本秀树;内野胜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 | 分类号: | G09G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周少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驱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和驱动显示装置的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这样的显示装置和驱动该显示装置的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具有包括驱动电路和电流驱动型发光部分的显示器件。
背景技术
已知每个具有电流驱动型发光部分的显示器件和包括相关显示器件的显示装置。例如,每个包括使用有机材料的电致发光的有机电致发光部分的显示器件作为可以通过低压DC驱动发出具有高亮度的光的显示器件,已经吸引了关注。
类似于液晶显示装置,作为包括具有电流驱动发光部分的显示器件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已知简单矩阵型和有源矩阵型。有源矩阵型具有复杂结构的缺点,但具有能够提高图像的亮度等的优点。具有通过有源矩阵驱动的电流驱动型发光部分的显示器件除了发光部分外,还包括用于驱动发光部分的驱动电路。
在JP-A-2009-122352的图2中,公开了通过发光器件EL(其对应于发光部分)、采样晶体管T1、驱动晶体管T2和保持电容器C1配置的像素电路2。此外,在图1中,公开了包括像素电路2的显示装置。
在JP-A-2009-122352中,为了抵消驱动晶体管T2的阈值电压Vth的变化对流过发光器件EL的漏极电流Ids的影响,在一个水平扫描时段期间,执行阈值电压校正操作和信号电势写入操作。此外,公开了由于显示装置的高清晰度等的影响而导致的缩短在作为一个水平扫描时段的一个水平扫描时段期间执行阈值电压校正操作和信号电势写入操作的难度(JP-A-2009-122352的第0011段等)。
在JP-A-2009-122352中,根据分配给多个扫描线的每个的扫描时段,设置包括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的复合扫描时段。在第一时段期间,控制信号一起输出到多个扫描线,使得一起执行阈值电压校正操作。此外,在第二时段期间,控制信号顺序输出到多个扫描线,并且顺序执行信号电势写入操作(JP-A-2009-122352的第0012段等)。
在JP-A-2009-122352的图14中,示出了用于其中组成两个水平扫描时段(2H)的情况的操作。在第一时段期间,控制信号P1一起输出到两个扫描线(第N线和第N+1线),并且一起执行阈值电压校正操作。此后,在第二时段期间,控制信号P2顺序输出到两个扫描线,并且顺序执行信号电势写入操作。作为输入信号,在第一时段期间使用Vofs,在第二时段的第一半期间使用VSig1,并且在第二时段的第二半期间使用VSig2。第N线的采样晶体管T1(N)根据控制信号P2和采样VSig1而处于导通状态。此后,第N+1线的采样晶体管T1(N+1)根据控制信号P2和采样VSig2而处于导通状态(JP-A-2009-122352的第0038段等)。
在阈值电压校正操作中,如JP-A-2009-122352的图7所示,Vofs通过处于导通状态的采样晶体管T1而施加到驱动晶体管T2的栅极,并且第一电势VCC施加到驱动晶体管T2的漏极。驱动晶体管T2的源极的电势随时间经过而上升,并且驱动晶体管T2截止(处于不导通状态),并且其源极的电势变为(Vofs-Vth)(JP-A-2009-122352的图8、第0028段等)。
发明内容
在JP-A-2009-122352的图14所示的操作中,在从第N线的控制信号P1的下降到控制信号P2的上升的时段期间,第N线的采样晶体管T1(N)处于不导通状态。此外,在从第N+1线的控制信号P1的下降到控制信号P2的上升的时段期间,第N+1线的采样晶体管T1(N+1)也处于不导通状态。
理想地,在从控制信号P1的下降到控制信号P2的上升的时段期间,驱动晶体管T2的源极的电势维持在(Vofs-Vth)。然而,实际上,在从控制信号P1的下降到控制信号P2的上升的时段期间,漏电流等流过发光器件EL或驱动晶体管T2,并且驱动晶体管T2的源极的电势从通过阈值电压校正操作设置的电势缓慢改变。随着从控制信号P1的下降到控制信号P2的上升的时段变得更长,改变度变得更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72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