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蜂窝中继网络中的下行自适应传输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71780.5 | 申请日: | 201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1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田亚飞;胡文丰;杨晨阳;易栗;雷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日电(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8/18 | 分类号: | H04W28/18;H04B7/15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罗文群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蜂窝中继通信系统中的下行自适应传输方法,属于移动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在蜂窝中继网络的基站和中继节点各设置多根天线;基站获取三条下行链路的信道信息,并根据信道信息分别估计蜂窝中继网络采用三种不同信号传输方式时的通信容量,分别基于信息量合并和能量合并原则提出了两种下行协作传输方式,并将它们与直接传输方式作比较,综合考虑性能增益与资源开销后由基站选择恰当的传输模式。本发明方法改善了位于蜂窝小区边缘用户的通信性能,大大地发掘了中继系统三节点模型的信道潜力,能够显著提升小区边缘用户的频谱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蜂窝 中继 网络 中的 下行 自适应 传输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蜂窝中继网络中的下行自适应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蜂窝中继网络的基站和中继节点各设置多根天线;(2)蜂窝中继网络中的基站获取三条下行链路的信道信息,具体过程如下:(2-1)若蜂窝中继网络的通信采用频分双工通信方式,蜂窝中继网络中的中继节点和用户分别接收来自于蜂窝中继网络中的基站发送的下行导频信号,并根据该导频信号估计出基站到中继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BR和基站到用户之间的通信链路BU的下行信道信息,再通过上行信道将该下行信道信息反馈至基站;蜂窝中继网络中的用户接收来自于蜂窝中继网络中的中继节点发送的下行导频信号,并根据该导频信号估计出中继节点到用户之间的通信链路RU的下行信道信息,再通过上行信道将该下行信道信息反馈至基站和中继节点;(2-2)若蜂窝中继网络的通信采用时分双工通信方式,蜂窝中继网络中的用户向蜂窝中继网络中的基站和中继节点发送上行导频信号,同时蜂窝中继网络中的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上行导频信号,基站根据时分双工系统的信道互易性估计出基站到中继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BR和基站到用户之间的通信链路BU的下行信道信息,中继节点根据时分双工系统的信道互易性估计出中继节点到用户之间的通信链路RU的下行信道信息,中继节点通过上行信道将链路RU的信道信息反馈给基站;(3)基站根据上述信道信息,分别估计蜂窝中继网络采用三种不同信号传输方式时的通信容量,具体过程如下:(3-1)若蜂窝中继网络采用基于信息量合并的中继传输方案,基站根据上述链路BR和BU的下行信道信息分别估计出第一时隙的链路BR的信干噪比SINRiBR和链路BU的信干噪比SINRjBU,其中i=1、2、...、L1,j=1、2、...、L2,L1和L2分别为链路BR和链路BU实际传输的数据流的数目,L1和L2的和小于或等于基站的发射天线数;中继节点根据上述链路RU的下行信道信息估计出第二时隙的链路RU的信干噪比
其中i=1、2、...、N,N为链路RU传输的最大数据流的数目,等于中继节点和用户的天线数量中较小的数;利用香农信息量公式,计算得到链路BR的实际通信量RBR和链路BU的实际通信量RBU:R BR = Σ i = 1 L 1 log 2 ( 1 + SINR i BR ) , ]]>R BU = Σ j = 1 L 2 log 2 ( 1 + SINR j BU ) ]]> 同样地,再计算出第二时隙的链路RU的通信容量:C RU = Σ i = 1 N log 2 ( 1 + SINR i RU ) ]]> 根据上述第一时隙的通信量RBR和RBU,以及第二时隙的通信容量CRU,计算得到蜂窝中继网络采用基于信息量合并的中继传输方案时的通信容量CI为: CI=t2CRU式中
它由以下两个约束条件计算得到:t1RBR=t2CRU;t1>0,t2>0,t1+t2=1,t1为第一时隙的传输时间,t2是第二时隙的传输时间;(3-2)若蜂窝中继网络采用基于能量合并的中继传输方案,基站根据上述链路BR的下行信道信息估计出第一时隙下链路BR的信干噪比SINRiBR,其中i=1、2、...、M,M为链路BR传输的最大数据流的数目,等于基站和中继节点天线数目的较小的数,再根据上述链路BU的下行信道信息和链路BU的信干噪比
中继节点根据上述链路RU的下行信道信息估计出第二时隙的链路RU的信干噪比
其中j=1、2、...、N,N为链路RU传输的最大数据流的数目,等于中继节点和用户的天线数量中较小的数,再利用香农信息量公式,分别计算第一时隙的链路BR的通信容量:C BR = Σ i = 1 M log 2 ( 1 + SINR i BR ) ]]> 以及第二时隙的通信容量为:C RU ‾ = Σ j = 1 N log 2 ( 1 + SINR j BU ‾ + SINR j RU ) ]]> 其中
SINR(MCSx)表示蜂窝中继网络信号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为MCSx时的正确解调所需的信干噪比;根据第一时隙的通信容量和第二时隙的通信容量,计算得到蜂窝中继网络采用基于能量合并的中继传输方案时的通信容量CE为:
其中,
它由以下两个约束条件计算得到:
t1>0,t2>0,t1+t2=1;(3-3)若蜂窝中继网络采用直接传输方案,基站根据上述链路BU的下行信道信息估计出链路BU的接收端信干噪比
其中i=1、2、...、L,L为链路BU传输的最大数据流的数目,等于基站和中继节点的天线数量中较小的数,并利用香农信息量公式得到蜂窝中继网络的通信容量:C DT = Σ i = 1 L log 2 ( 1 + SINR i BU ) ]]> (4)基站根据上述通信容量信息,选择蜂窝中继网络的最终传输方案,具体过程如下:(4-1)将基于信息量合并的中继传输方案下的通信容量与基于能量量合并的中继传输方案下的通信容量进行比较,确定与较大通信容量相对应的传输方案作为初选传输方案,即CRT=max{CE,CI},其中CRT为初选方案的通信容量;(4-2)设定一个中继方案的成本系数λ,0<λ<1,将CRT与该成本系数相乘后,与上述直接传输方案下的通信容量作比较,确定与较大通信容量相对应的传输方案作为最终的传输方案,并将该传输方案通知蜂窝中继网络中的中继节点和用户;(5)若最终的蜂窝中继网络的传输方案为基于信息量合并的中继传输方案,则在第一个时隙内蜂窝中继网络基站将数据流d传输至中继节点,将数据流
传输至用户,基站对数据流d和
分别进行功率分配和设计预编码,对应的信号形式为s和
中继节点和用户对接收的数据流进行解码,在第二个时隙内,中继节点将数据流d传输至用户,此时对应的信号形式为s’,用户在第一时隙和第二时隙分别得到了数据流d和
将数据流d和
合并,获得全部的下行数据;若最终的蜂窝中继网络的传输方案为基于能量合并的中继传输方案,在第一时隙内,基站向中继节点传输所有数据D数据,与D相对应的信号记为S,中继节点对D进行解调,同时用户接收到信号S中的一部分信号,在第二时隙内,中继节点将解调的数据D转发给用户,与解码后的数据D相对应的信号记为S’,用户将接收到的S中的一部分信号与S’进行合并,若S和S’的调制方式不同,则用户分别对S和S’进行解调,并在解调之后进行比特级别的软译码合并,若S和S’的信道编码码率和调制方式都不同,则将S和S’的原始比特进行软信息合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日电(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日电(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271780.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