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陶瓷与金属铜复合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24146.6 | 申请日: | 2010-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92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石锦罡;陈名海;李清文;刘宁;徐坤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3C18/40 | 分类号: | C23C18/40;C04B35/628;B22F1/02;B22F9/2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忠辉 |
地址: | 21512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陶瓷与金属铜复合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在液相中对微米级或者是纳米级陶瓷粉体表面沉积或还原出金属颗粒或是具有一定厚度的金属薄层;其制备过程为:I、称取一定量的陶瓷粉体,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对其进行机械搅拌、水浴加热至一定的温度,得体系A;同时称取一定量的铜的无机盐类水合物,并量取适量的氨水和去离子水,配置成一定浓度的铜氨络合离子溶液B;II、将B加入A中,并继续实施机械搅拌、水浴加热,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开始加入水合肼等强还原剂,直至得到陶瓷与金属复合颗粒悬浮液C;III、再将悬浮液C抽滤、洗涤,并在真空烘箱中烘干。本发明制得的粉体产物不易团聚,陶瓷与金属成分比例及粒径大小可控,产品质量稳定。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金属 复合 材料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陶瓷与金属铜复合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I、根据陶瓷与金属的成分比例称取陶瓷粉体,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实施机械搅拌并水浴加热至40~100℃,得到陶瓷在去离子水中的悬浮液A;同时称取铜盐并量取氨水和去离子水,配置成浓度0.1mol/L~0.8mol/L的铜氨络合离子溶液B;II、将铜氨络合离子溶液B加到温度升至90以上的悬浮液A中,持续水浴保温的同时实施机械搅拌,得到铜氨络合溶液与陶瓷粉体的悬浮液C,待温度保持至50~55℃之间后,加入与铜盐含量相对应的水合肼还原剂;III、将悬浮液C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静置,经抽滤后再在150~400℃的真空烘箱中烘干。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224146.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化学处理;金属材料的扩散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金属材料腐蚀或积垢的一般抑制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8-00 通过液态化合物分解抑或覆层形成化合物溶液分解、且覆层中不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化学镀覆
C23C18-02 .热分解法
C23C18-14 .辐射分解法,例如光分解、粒子辐射
C23C18-16 .还原法或置换法,例如无电流镀
C23C18-54 .接触镀,即无电流化学镀
C23C18-18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8-00 通过液态化合物分解抑或覆层形成化合物溶液分解、且覆层中不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化学镀覆
C23C18-02 .热分解法
C23C18-14 .辐射分解法,例如光分解、粒子辐射
C23C18-16 .还原法或置换法,例如无电流镀
C23C18-54 .接触镀,即无电流化学镀
C23C18-18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