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震加固用内嵌式减震钢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10769.8 | 申请日: | 201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48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高向宇;武娜;黄海涛;任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B1/24;E04B1/98;E04G2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慧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震加固用内嵌式减震钢框架,主要用于建筑抗震加固。在建筑物某些跨的各层均可布置该减震钢框架,该减震钢框架包括上钢框架和下钢框架、以及金属屈服型阻尼器。上下钢框架由左右两部分结构组成,两部分结构的相对位置能够调节。上钢框架和下钢框架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调节,位置调节好后上钢框架与下钢框架螺栓连接,构成一矩形框架。金属屈服型阻尼器的两端分别与上钢框架和下钢框架螺栓连接。本发明传力明确,各层内嵌减震钢框架之间、减震钢框架与主体结构之间协同工作可靠,改变了靠吃掉既有柱子及节点的抗震承载力进行抗震、减震的不良作法,可有效降低地震对既有主体结构的负荷。 | ||
搜索关键词: | 抗震 加固 用内嵌式 减震 框架 | ||
【主权项】:
一种抗震加固用内嵌式减震钢框架,其特征在于:在建筑物上布置该减震钢框架,该减震钢框架包括形状为“门”字形的上钢框架和下钢框架、金属屈服型阻尼器以及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其中:本层的上钢框架通过第一连接件与上层的下钢框架固定连接,本层的下钢框架通过过第一连接件与下层的上钢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的上钢框架由左右两部分结构组成,两部分结构的相对位置能够调节,进而使上钢框架的长度沿左右方向能够调节;所述的下钢框架由左右两部分结构组成,两部分结构的相对位置能够调节,进而使下钢框架的长度沿左右方向能够调节;在上钢框架的两个拐角的外侧分别布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的第一连接件由底盖和盖板组成,底盖的截面形状与上梁的截面形状相同,底盖覆盖在上梁的表面,盖板布置在楼板的上表面并与底盖位置相对应,螺栓穿过盖板、楼板和底盖将三者固定;所述的上钢框架的上表面与上梁通过螺栓连接,左右两个外侧面分别与左柱和右柱通过螺栓连接,具体连接关系为:在上钢框架两个侧面的上部分别固定一钢板,钢板分别与左柱和右柱螺栓连接,上钢框架的左右两个外侧面只通过该钢板与左柱和右柱接触,没有钢板的部位不与左柱和右柱接触;在上钢框架上表面的左右两侧部位分别与本层的第一连接件的底盖固定连接,上钢框架只通过第一连接件的底盖与上梁接触;所述的下钢框架的下部与下梁通过螺栓连接,左右两个外侧面分别与左柱和右柱通过螺栓连接,具体连接关系为:在下钢框架两个外侧面的下部分别固定一钢板,钢板分别与左柱和右柱通过螺栓连接,下钢框架的左右两侧只通过该钢板与左柱和右柱接触,没有钢板的部位不与左柱和右柱接触,在下钢框架的下表面的左右两侧部位和下层的第一连接件的盖板固定连接,在下钢框架的中部通过第二连接件与下梁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结构相同,包括一底盖和盖板,本层的下钢框架与第二连接件中的盖板固定,第二连接件的底盖板覆盖在下层的上梁上,螺栓穿过盖板、楼板和底盖将三者固定,本层的下钢框架只通过第二连接件的底盖与下梁接触;上钢框架和下钢框架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调节,位置调节好后上钢框架与下钢框架通过螺栓连接,构成一矩形框架;金属屈服型阻尼器的两端分别与上钢框架和下钢框架固定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210769.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