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明流泄洪洞平面弯道的压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10256.7 | 申请日: | 201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1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陈云良;王波;伍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8/06 | 分类号: | E02B8/06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51202 | 代理人: | 刘双兰;严礼华 |
地址: | 610207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明流泄洪洞平面弯道的压顶方法,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该方法对明流泄洪洞平面弯道段采取压顶技术降低顶高。先计算明流泄洪洞在最大泄流量时平面弯道前的佛汝德数;再根据明流泄洪洞洞宽与平面弯道转弯半径之比、佛汝德数及平面弯道转角参数,确定压顶系数;最后根据定义的压顶系数,反算出压顶余幅。要求压顶余幅小于明流泄洪洞在最大泄流量时平面弯道前的洞顶余幅。为保证压顶出口后平直段水流流态平稳,设计压顶段沿伸至平直段的沿伸长度为2-4倍明流泄洪洞洞宽。明流泄洪洞平面弯道压顶后,受压顶制约凹岸水体被控制在压顶以下,可避免水流直冲弧形洞顶出现旋滚的不利流态,从而保证下游平直段水流平稳,实现安全泄洪。 | ||
搜索关键词: | 泄洪 平面 弯道 压顶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明流泄洪洞平面弯道的压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对明流泄洪洞平面弯道段(2)采取压顶技术降低顶高,当明流泄洪洞在最大泄流量时平面弯道前(1)水深为(Hmax),洞顶余幅为(ΔH),计算明流泄洪洞在最大泄流量时平面弯道前(1)的佛汝德数(Fr);(2)定义明流泄洪洞平面弯道段(2)的压顶系数K=ΔHy/ΔH,其中:(ΔHy)为压顶余幅,(ΔH)为洞顶余幅,根据明流泄洪洞洞宽(B)与平面弯道转弯半径(R)之比(B/R),佛汝德数(Fr)及平面弯道转角(θ)参数,确定压顶系数(K)的数值,再根据定义的压顶系数,反算出压顶余幅ΔHy=K·ΔH;(3)根据设计要求,所述明流泄洪洞压顶余幅(ΔHy)小于明流泄洪洞在最大泄流量时平面弯道前(1)的洞顶余幅(ΔH),即ΔHy<ΔH;(4)设计明流泄洪洞压顶段(4)沿伸至平直段(3)的压顶沿伸长度(L)为2-4倍明流泄洪洞洞宽(B),即L=(2-4)B。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210256.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