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氟丙烯酸酯微乳液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85728.8 | 申请日: | 201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5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石艳;盛力;付志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20/14 | 分类号: | C08F220/14;C08F220/24;C08F220/58;C08F220/18;C08F4/40;C08F4/10;C08F2/30;C08F2/26;C09D133/12;C09D133/08;C09D133/16;C09D13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含氟丙烯酸酯微乳液的方法。本发明首先用部分去离子水把阴离子型乳化剂、非离子型乳化剂和交联剂配制成溶液,将剩余的去离子水、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和丙烯酸酯类单体加入到聚合釜中,通氮气进行置换,在60℃下预乳化0.5h后,先加入还原剂,再将氧化剂与硫酸铜水溶液同时加入,维持水浴温度在70℃,反应5-8小时。本发明由于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中添加了特殊的催化剂硫酸铜,并在聚合过程中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因此在不需添加共聚单体的情况下,采用一次投料,在5-8小时内即获得了20-30nm的含氟丙烯酸酯微乳液,操作简单而且所得胶乳稳定性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烯酸酯 乳液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含氟丙烯酸酯微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以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和丙烯酸酯类单体为原料,在水溶性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金属盐类催化剂硫酸铜,阴离子型乳化剂、非离子型乳化剂和交联剂的作用下进行乳液聚合;所述含氟丙烯酸酯单体为(甲基)丙烯酸全氟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含杂原子含氟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全氟烷基酰胺酯或(甲基)丙烯酸全氟烷基磺酰胺酯;所述丙烯酸酯类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类、(甲基)丙烯酸羟烷基酯或者(甲基)丙烯酸胺基乙酯;水溶性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中的氧化剂为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铵,还原剂为硫代硫酸钠或亚硫酸钠,氧化剂与还原剂质量比为5∶4,以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和丙烯酸酯类单体总用量100质量份为计算基准,以下提到用量均是以此为基准,水溶性氧化还原引发体系总用量为5~9份;所述的阴离子型乳化剂为烷基硫酸盐或烷基磺酸盐,所述的非离子型乳化剂为聚十二醇环氧乙烷、聚丙二醇环氧乙烷、聚环氧乙烷山梨糖醇单脂肪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阴离子乳化剂与非离子乳化剂的质量比为4∶1,离子乳化剂与非离子乳化剂的总用量为8~10份;硫酸铜用量为0.02~0.04份;交联剂有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或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交联剂用量为12份;去离子水的用量为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和丙烯酸酯类单体用量的10~15倍;首先用部分去离子水把阴离子型乳化剂、非离子型乳化剂和交联剂配制成溶液,将剩余的去离子水、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和丙烯酸酯类单体加入到聚合釜中,通氮气进行置换,在60℃下预乳化0.5h后,先加入还原剂,再将氧化剂与硫酸铜水溶液同时加入,维持水浴温度在70℃,反应5-8小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185728.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