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组提取烃包裹体内油样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11409.2 | 申请日: | 2010-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8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张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0 | 分类号: | G01N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李玉明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分组提取烃包裹体内油样的方法,应用于油田储层岩石分析。包括:清洗工具、岩石样品制做和准备、同一期烃包裹体内油样提取。岩石样品磨制成厚度为0.2~0.5cm的双面抛光的岩石光片,清洗干净;将岩石光片固定在样品室中,在样品室中加入三氯甲烷和甲醇混合液体;在35cm焦距物镜下钻开同一期的90~300个烃包裹体,烃包裹体中的油被三氯甲烷和甲醇混合液体溶解,完成同期次烃包裹体内油样采取。效果是:实验证明能满足色质色谱仪分析的量;能将不同期次烃包裹体组份分别提出测试,能解决不同期次烃包裹体混染现象;能确保烃包裹体组份在提取过程中组份不损失、不分解;对烃包裹体大小没有要求。 | ||
搜索关键词: | 分组 提取 包裹 体内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分组提取烃包裹体内油样的方法,包括:清洗工具、岩石样品制做和准备、同期烃包裹体内油样提取;采用的设备包括:35cm长焦聚荧光显微镜、微型钻;工具主要包括:样品室、玻璃培养皿、超声波清洗器;药剂包括三氯甲烷和甲醇混合液、三氯甲烷和二氯甲烷;1、清洗工具(1)将镊子、玻璃皿、样品室、微型钻的钻头、吸管和样品瓶用纯净水洗净、烘干,再用二氯甲烷或三氯甲烷冲洗3次,凉干待用;(2)用锡纸盖住荧光显微镜平台、将样品室放在荧光显微镜平台中心,用平台上的固定装置固定样品室;2、岩石样品制做和准备(3)将岩石样品磨制成厚度为0.2~0.5cm的双面抛光的岩石光片;岩石光片的外形为圆形、矩形或多边形,岩石光片外接圆的直径在2~4cm之间;(4)岩石光片放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烃包裹体种类、期次、大小、分布特征和粒间沥青特征并照相;(5)用三氯甲烷淋滤岩石光片一周,将岩石光片粒间孔隙中沥青清洗干净;(6)用干净的镊子夹住淋滤过的岩石光片放入干净的玻璃培养皿中,玻璃培养皿放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岩石光片粒间沥青是否洗净,达到荧光下粒间无任何荧光特征、上光源下光片中末见沥青质;或将淋滤过的岩石光片浸在二氯甲烷中一天,将浸液二氯甲烷过色谱检测为纯二氯甲烷,不含沥青质,如岩石光片没有洗净再重复步骤(5);(7)将洗好的岩石光片放在玻璃培养皿中凉干;3、同一期烃包裹体内油样提取(8)将清洗晾干的岩石光片放置样品室底部,用样品室中的滑动板固定好岩石光片,在样品室中加入三氯甲烷和甲醇混合液体,三氯甲烷和甲醇混合液体的各组分质量比为1∶1,三氯甲烷和甲醇混合液体液面高出岩石光片0.3~0.5cm之间;(9)样品室放到荧光显微镜的35cm焦距物镜下;在荧光下观察烃包裹体,通过荧光照射下不同期次的烃包裹体具有不同的荧光特征和分布特征;找到同一期烃包裹体,确定要钻开的第I期次烃包裹体,将要钻开的第I期次烃包裹体通过XY平移平台而置入视域中心;(10)微型钻上安装钻头,将钻头插入三氯甲烷和甲醇混合液体中,垂直对准岩石光片的一个第I期次烃包裹体正上方,启动微型钻开钻,钻开烃包裹体,烃包裹体中的油被三氯甲烷和甲醇混合液体溶解,连续钻开90~300个同一期烃包裹体,三氯甲烷和甲醇混合液体成为溶有第I期次烃包裹体内油样的三氯甲烷和甲醇混合溶液;(11)将钻过第I期次烃包裹体的岩石光片取出,样品室中只有包含第I期次烃包裹体内油样的三氯甲烷和甲醇混合溶液和钻下来的岩石粉未;用干净吸管将样品室中溶解有烃包裹体油的三氯甲烷和甲醇混合溶液吸到干净瓶A中;(12)将瓶A放在超声波清洗器上,震动30分钟,再用干净吸管将溶解有烃包裹体油的三氯甲烷和甲醇混合溶液吸到干净瓶子B中,将瓶子B密封,至此完成了第I期次烃包裹体内油样采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111409.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甲醛分析装置
- 下一篇:叠压供水设备性能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