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贯通式编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5252.2 | 申请日: | 2010-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83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蒋锡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林积为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5/249 | 分类号: | G01D5/249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72 | 代理人: | 敖健梅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贯通式编码器,涉及电子技术。包括支架、转轴及本体,本体、转轴及支架同心的自下而上依次安装;在本体的环形槽内的底壁埋塑作为构成编码电路的至少三片金属片,安装弹片式接触刷;所述弹片式接触刷的平坦段铆接在公共金属片上;在转轴的圈状凸沿的底面制有多个凸点;定位档位结构有两种,一在本体的方形槽安装定位弹片,在转轴的圈状凸沿的外侧面上制有定位谷;二在支架上铆接A定位弹片,在转轴的圈状凸沿的顶面上制有A定位谷。有益效果是:其编码信号的脉冲波形比现有技术的刷子直接转动式要稳定和均匀,寿命接近于无触点接触之高,档位定位结构手感力度均匀且可重,适用于汽车、多媒体音响、家用电器、仪器仪表及航空航天设备。 | ||
搜索关键词: | 贯通 编码器 | ||
【主权项】:
贯通式编码器,包括支架(1)、转轴(2)及本体(3),本体(3)、转轴(2)及支架(1)同心的自下而上依次安装;还包括设置档位定位结构;本体(3)顺着其径向从内到外依次为同心的圆筒体(31)和环形槽(32),且环形槽(32)的靠内的侧壁即是圆筒体(31)的外侧壁的下部;在环形槽(32)的横截面圆环的一直径的两端分别向外凸伸一方形槽(33),且所述方形槽(33)与环形槽(32)在结合部贯通而形成整体;转轴(2)为圆筒状,转轴(2)的下端顺着其径向凸伸形成圈状凸沿(2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本体(3)的环形槽(32)内的底壁包塑作为构成编码电路的至少三片金属片(4),且其中有一公共金属片,包括公共金属片在内的各金属片(4)的表面外露;包括公共金属片在内的各金属片(4)上分别整体成型端子(5),各端子(5)的一端亦埋设于本体(3)且另一端伸出本体(3)之外以便将编码信号输出;在本体(3)的环形槽(32)内还安装弹片式接触刷(6);所述弹片式接触刷(6)为具有缺口的环形弹性金属片,所述弹片式接触刷(6)包括位于环形弹性金属片中间部位的平坦段(61)、其位于两翼的拱起段(62)和自由端(63);所述弹片式接触刷(6)的环形与环形槽(32)匹配,即与构成编码电路的至少三片金属片(4)形成的环形匹配;所述弹片式接触刷(6)的平坦段(61)铆接在公共金属片上,形成所述弹片式接触刷(6)与公共金属片的固定电性连接;在转轴(2)的圈状凸沿(21)的底面制有多个凸点(22),多个所述凸点(22)间隔排列均匀分布于圈状凸沿(21)的整圈;转轴(2)包套于本体(3)的圆筒体(31)外,且圈状凸沿(21)沉设于本体(3)的环形槽(32)中,圈状凸沿(21)的底面上制有的所述凸点(22)随着转轴(2)的转动规律性触压本体(3)的环形槽(32)内底壁上设置的所述弹片式接触刷(6)的拱起段(62),形成所述弹片式接触刷(6)的两个自由端(63)与包括公共金属片在内的各金属片(4)规律性接触,形成编码信号从端子(5)输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林积为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林积为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105252.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