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随机共振噪声滤除与微弱周期信号检出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00800.2 | 申请日: | 2009-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86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林泽;陈旋;赵文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23/163 | 分类号: | G01R23/163;G01R23/177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随机共振噪声滤除与微弱周期信号检出电路。本实用新型包括信号放大电路、求和积分电路、比较反馈电路。信号放大电路包括两个运算放大器、一个可变电阻和两个接地电阻;求和积分电路包括求和运算放大器、积分运算放大器、两个接地电阻和一个积分器电容,积分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积分器电容连接作为信号输出端;比较反馈电路包括六个比较器、两个反向器、一个运算放大器、六个可变电阻和三个接地电阻。本实用新型可以将含噪声电信号中的微弱周期脉冲信号显著增强、噪声成分明显减弱,实现在强噪声背景下提取出有用的微弱电信号。 | ||
搜索关键词: | 随机 共振 噪声 微弱 周期 信号 检出 电路 | ||
【主权项】:
随机共振噪声滤除与微弱周期信号检出电路,包括信号放大电路、求和积分电路、比较反馈电路,其特征在于:信号放大电路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U)1、第二运算放大器(U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可变电阻(R101)、第一接地电阻(R201)、第二接地电阻(R202);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待测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反向输入端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以及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与第一接地电阻(R201)的一端连接,第一接地电阻(R201)的另一端接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以及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反向输入端与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以及第一可变电阻(R101)的固定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同向输入端与第二接地电阻(R202)的一端连接,第二接地电阻(R202)的另一端接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与第一可变电阻(R101)的可调端连接;求和积分电路包括求和运算放大器(U3)、积分运算放大器(U4)、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三接地电阻(R203)、第四接地电阻(R204)、积分器电容(C1);求和运算放大器(U3)的反向输入端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以及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连接,求和运算放大器(U3)的同向输入端与第三接地电阻(R203)的一端连接,第三接地电阻(R203)的另一端接地,求和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与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以及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连接;积分运算放大器(U4)的反向输入端与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以及积分器电容(C1)的一端连接,积分运算放大器(U4)的同向输入端与第四接地电阻(R204)的一端连接,第四接地电阻(R204)的另一端接地,积分运算放大器(U4)的输出端与积分器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该端作为信号输出端;比较反馈电路包括第一比较器(B1)、第二比较器(B2)、第三比较器(B3)、第四比较器(B4)、第五比较器(B5)、第六比较器(B6)、第一反向器(F1)、第二反向器(F2)、运算放大器(U5)、第二可变电阻(R102)、第三可变电阻(R103)、第四可变电阻(R104)、第五可变电阻(R105)、第六可变电阻(R106)、第七可变电阻(R10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二十五电阻(R25)、第五接地电阻(R205)、第六接地电阻(R206)、第七接地电阻(R207);第二可变电阻(R102)的一个固定端与正电源连接、另一个固定端接地,第三可变电阻(R103)的一个固定端与负电源连接、另一个固定端接地; 第八电阻(R8)的一端与第一比较器(B1)的同向输入端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与第二比较器(B2)的反向输入端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与第三比较器(B3)的同向输入端连接、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与第四比较器(B4)的反向输入端连接、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与第五比较器(B5)的同向输入端连接、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与第六比较器(B6)的反向输入端连接,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十九电阻(R19)的另一端均与积分运算放大器(U4)的输出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一端与第一比较器(B1)的反向输入端连接、第十电阻(R10)的一端与第二比较器(B2)的同向输入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以及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第二可变电阻(R102)的可调端连接;第十七电阻(R17)的一端与第五比较器(B5)的反向输入端连接、第十八电阻(R18)的一端与第六比较器(B6)的同向输入端连接,第十七电阻(R17)的另一端以及第十八电阻(R18)的另一端与第三可变电阻(R103)的可调端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与第三比较器(B3)的反向输入端连接、第十四电阻(R14)与第四比较器(B4)的同向输入端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和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接地;第一比较器(B1)的输出端与第四可变电阻(R104)的可调端连接,第二比较器(B2)的输出端与第二十电阻(R20)的一端连接,第三比较器(B3)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一电阻(R21)的一端连接,第四比较器(B4)的输出端和第五比较器(B5)的输出端与第六可变电阻(R106)的可调端连接,第六比较器(B6)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二电阻(R22)的一端连接;第一反向器(F1)的反向输入端与第二十电阻(R20)的另一端、第二十一电阻(R21)的另一端以及第二十三电阻(R23)的一端连接,第一反向器(F1)的同向输入端与第五接地电阻(R205)的一端连接,第五接地电阻(R205)的另一端接地,第一反向器(F1)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三电阻(R23)的另一端以及第六可变电阻(R106)的可调端连接;第二反向器(F2)的反向输入端与第二十二电阻(R22)的另一端以及第二十四电阻(R24)的一端连接,第二反向器(F2)的同向输入端与第六接地电阻(R206)的一端连接,第六接地电阻(R206)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反向器(F2)的输出端与第二十四电阻(R24)的另一端以及第七可变电阻(R107)的可调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5)的反向输入端与第四可变电阻(R104)的固定端、第五可变电阻(R105)的固定端、第六可变电阻(R106)的固定端、第七可变电阻(R107)的固定端以及第二十五电阻(R25)的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5)的同向输入端与第七接地电阻(R207)的一端连接,第七接地电阻(R207)的另一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5)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五电阻(R25)的另一端以及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构成反馈回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20200800.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便携式声光近电报警器
- 下一篇:基于网络传输的电动车组能量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