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续制茶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2759.2 | 申请日: | 2009-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903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友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友林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6003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续制茶机,它由杀青理条装置和烘干装置组成,杀青理条装置由进料口、炒叶槽、炒叶槽加热装置、炒叶槽摆动装置和出料口组成,烘干装置由上下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的烘干箱、烘干支架、烘干加热装置和烘干传送装置组成,烘干进料口与杀青理条出料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将茶叶的杀青、理条、压条、烘干各道工序一次性完成,实现了制茶的连续化炒制,简化了制茶工序,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山区家庭制作茶叶的炒制与烘干的自动化操作,在整个制茶过程中按工序要求通过温控仪表调节温度进行炒烘,车间无柴炭烟灰,减少了污染,为茶叶的清洁化生产和提高茶叶品质创造了良好环境,是一种环保型制茶机。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制茶机 | ||
【主权项】:
1、一种连续制茶机,其特征是:所述连续制茶机由机架(1)、机架(1)上下设置的杀青理条装置和烘干装置组成;杀青理条装置由杀青理条进料口、炒叶槽、炒叶槽摆动装置、炒叶槽加热装置和杀青理条出料口组成,杀青理条进料口为一个U型托板(2),设在机架(1)上方的一端并向炒叶槽倾斜;炒叶槽由炒叶槽架(9)和若干个并行排列的U型槽(10)组成,各个U型槽(10)的进料口与U型托板(2)末端相连通,各个U型槽(10)的出料口是杀青理条出料口,U型槽(10)在炒叶槽架(9)上自杀青理条进料口向杀青理条出料口方向倾斜;杀青理条进料口一侧的炒叶槽架(9)外侧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垂直于地面的滚动轮(11),滚动轮(11)设置在机架(1)上的一个滚动轮轨道(12)中;杀青理条出料口一侧的炒叶槽架(9)外侧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垂直于地面的滚动轮(11)和一个平行于地面的导向轮(13),滚动轮(11)和导向轮(13)均设置在机架(1)上的一个滚动轮轨道(12)中,导向轮(13)位于滚动轮(11)内侧,导向轮(13)的直径与滚动轮轨道(12)内径一致;炒叶槽架(9)中部的下方设有一个托轮滑道(14);炒叶槽架(9)下设有炒叶槽加热装置,炒叶槽加热装置由供热底板(15)和设置在供热底板(15)上的回纹电热管(16)组成,在供热底板(15)上与炒叶槽架(9)中部下方的托轮滑道(14)对应位置设有两个托轮(17);炒叶槽摆动装置由杀青电机(18)、传动轴(19)、传动轮(20)、传动皮带(21)、偏心轮(22)和连杆(23)组成,杀青电机(18)设在机架(1)上,传动轴(19)活动设在杀青电机(18)上方的机架(1)上,传动轴(19)的一端固定设有传动轮(20),传动轮(20)通过传动皮带(21)与杀青电机(18)的输出轴连接,传动轴(19)的另一端设有偏心轮(22),偏心轮(22)通过设在偏心轮(22)上的偏心轴与连杆(23)连接,连杆(23)与炒叶槽架(9)的侧部连接;烘干装置由烘干箱(26)、烘干支架(29)、环形烘网(30)、环形链条(32)、被动链轮(33)、从动链轮(34)、被动轴(35)、从动轴(36)、变向齿轮(37)、压棒(38)、底板(40)、回纹电热管(41)、烘干进料口导叶板(42)、上下传递导叶板(43)、烘干出料口导叶板(44)、主动链轮(45)、烘干电机(46)、变速箱(47)、输出链轮(48)和链条(49)组成,烘干箱(26)设在杀青理条装置下的机架(1)上,烘干箱(26)上部设有与杀青理条出料口的位置相对应的烘干进料口(27),烘干进料口(27)与炒叶槽各个U型槽(10)的出料口相连通,烘干箱(26)的下部设有烘干出料口(28);烘干支架(29)设置在烘干箱(26)内,烘干支架(29)上自上而下位置相错依次排列有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环形烘网(30),每组环形烘网(30)与若干根托网细轴(31)连接,每根托网细轴(31)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环形链条(32)连接,每根环形链条(32)的两端分别套在被动链轮(33)和从动链轮(34)上,同一侧的两个被动链轮(33)安装在被动轴(35)上,被动轴(35)活动安装在烘干支架(29)上,同一侧的两个从动链轮(34)固定安装在从动轴(36)上,从动轴(36)活动安装在烘干支架(29)上,上下四个从动轴(36)一端的外侧均设有变向齿轮(37),上下变向齿轮(37)之间相互啮合;烘干支架(29)的上端沿环形烘网(30)方向排列有若干根压棒(38),压棒(38)的两端分别活动安装在烘干支架(29)上端两侧对应的凹槽(39)中,压棒(38)压在最上面的第一组环形烘网(30)上;每一组环形烘网(30)中间的空隙中均设有底板(40),底板(40)固定在烘干支架(29)上,每个底板(40)上均安装有回纹电热管(41);烘干进料口(27)与第一组环形烘网(30)之间对应位置的烘干支架(29)上设有烘干进料口导叶板(42),在上下每两组环形烘网(30)之间对应位置的烘干支架(29)上设有上下传递导叶板(43),最下面的第四组环形烘网(30)与烘干出料口(28)之间对应位置的烘干支架(29)上设有烘干出料口导叶板(44);最下端的从动轴(36)的端头穿出烘干箱(26)外,最下端从动轴(36)在烘干箱(26)外的端头上设有主动链轮(45),烘干箱(26)外的机架(1)上设有烘干电机(46),烘干电机(46)的输出轴与变速箱(47)的输入轴通过皮带连接,变速箱(47)的输出轴上设有输出链轮(48),输出链轮(48)与最下端从动轴(36)端头的主动链轮(45)通过链条(49)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友林,未经刘友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20172759.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