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以人体步动力与电动力结合的健身储能车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64331.3 | 申请日: | 2009-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6004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阎敬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诺璞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M23/02 | 分类号: | B62M23/02;A63B22/02;B60L11/18;B60L1/00;B62J3/00;B62J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71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人体步动力与电动力结合的储能健身车,它包括主体车架、前车轮及其转向机构、步行带装置、后车轮及其差速器、步行带后传动轴对差速器的传动机构、电动机及其对差速器的传动机构、后轮轴对步行带后传动轴的回传机构、后轮轴对发电机的传动机构与发电机、蓄电池、刹车装置、电器控制与显示装置、车座、车支腿、车轮罩壳与机构罩壳,对跑步、步行、单腿迈步摆动、双腿迈步摆动的多种运动都可转化为对车的向前驱动力,并可与电动力结合驱动,能够把人体运动时形成的动能或者车辆行驶时的部分势能用来发电储存并加以利用,达到环保节能效果。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体 动力 结合 健身 储能车 | ||
【主权项】:
1、一种以人体步动力与电动力结合的健身储能车,它包括主体车架、前车轮及其转向机构、步行带装置、后车轮及其差速器、步行带后传动轴对差速器的传动机构、电动机及其对差速器的传动机构、后轮轴对步行带后传动轴的回传机构、后轮轴对发电机的传动机构与发电机、蓄电池、刹车装置、电器控制与显示装置、车座、车支腿、车轮罩壳与机构罩壳,其中主体车架有车架前区、车架中心区和车架后区三个功能部分,前车轮及其转向机构位于车架前区,步行带装置位于车架中心区,车的其余机构装置都位于车架后区,其中在前车轮及其转向机构中对转向轴的长度或角度都可以进行调节,其中步行带装置由步行带、步行带前传动轴、步行带后传动轴、步行带脚踏板组成,步行带绕过步行带前传动轴、步行带脚踏板与步行带后传动轴,步行带的转动带动步行带后传动轴产生转动,其中后车轮及其差速器是由两个后车轮、两个后轮轴、一个差速器所组成,每个后轮轴的一端与其中的一个后车轮连接,另一端与差速器内的其中一个半轴齿轮连接,两个后车轮分别位于主体车架后区的两侧,其中步行带后传动轴对差速器的传动机构有两路传动,每一路传动中与差速器连接的都是被动正向传动齿轮,且两路传动中的齿轮咬合次数分别为奇数与偶数,确保两个被动正向传动齿轮的转动方向始终保持相反,其中在电动机对差速器的传动机构中,与差速器外壳连接的也是被动正向传动齿轮,接通电动机的电流,电动机传动其传动机构并使差速器外壳转动,差速器再带动两个后车轮产生向前的驱动力,在对差速器的驱动中通过接通或断开电动机的电流可以选择采用人的不同步行驱动与电动机电力驱动结合进行的方式,或者只用电动机电力驱动的方式,或者只采用人的不同步行驱动的方式,其中在后轮轴对步行带后传动轴的回传机构中,有离合齿轮可选择合并连通或者断开传动,与步行带后传动轴连接的是被动反向传动齿轮,也可以在后轮轴对步行带后传动轴的回传机构实行合并连通时接通电动机的电源,电动机经传动齿轮对差速器传动,再由差速器传动后轮轴,通过后轮轴对步行带后传动轴的回传机构传动步行带,其中在后轮轴对发电机的传动机构中有离合机构,使离合机构合并时,发电机的传动机构传动发电机发电并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其中蓄电池的电能被用于电动机、车灯、电喇叭、电器显示仪表装置的用电,其中在电气控制装置中也设计了可利用外来日常用电直接对蓄电池进行充电的接口,刹车装置采用手动刹车并且在刹车的同时自动切断蓄电池对电动机的供电,其中车座位于主体车架后区的其它机构装置的上方,其中车支腿位于主体车架后区的两侧车架上,支起车支腿可使两个车后轮离开地面,其中设有车轮罩壳防止尘土飞扬到人身上,设有机构罩壳保证机构的润滑或清洁,电器显示仪表及开关位于车架前区的机构罩壳的上方位置而便于观看与操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诺璞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诺璞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20164331.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氧化铝贮仓异物隔置装置
- 下一篇:一种超高塑性、高强度铸造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