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消声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59531.2 | 申请日: | 2009-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8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庾永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中港宝田摩托车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08 | 分类号: | F01N1/08;F01N7/0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禹小明;张培祥 |
地址: | 529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消声器,包括外筒、内管及与前排气管连接相通的内管,消声器外筒内腔由前、中、后三块带有通孔的隔板分成三个气体膨胀室,前隔板与中隔板形成第一膨胀室,中隔板与后隔板形成第二膨胀室,后隔板与消声器尾端盖形成第三膨胀室,其特征在于:与前排气管连接相通的内管贯穿前隔板通孔并伸入到第一膨胀室内,使其形成环形腔,扩大了由内管口进入第一膨胀腔的瞬时空间,利用气体冲击反冲,缓解了发动机的废气压力的急剧周期性变化,稳定了发动机排气背压,同时气流经此膨胀腔时形成逆排,增加了气流的流经路程,使发动机功率提高,采用本实用新型,使机动车起动及中速行驶时都保有较强动力,同时结构简单、便于安装调整。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消声器 | ||
【主权项】:
一种摩托车消声器,包括消声器的外筒(11)、内管(22)及与前排气管(32)连接相通的消声器内管(22),消声器外筒(11)内腔由前、中、后三块带有通孔的隔板分成三个气体膨胀室,前隔板(42)与中隔板(52)形成第一膨胀室(72),中隔板(52)与后隔板(62)形成第二膨胀室(82),后隔板(62)与消声器尾端盖形成第三膨胀室(92),其特征在于:内管(22)贯穿前隔板(42)通孔并伸入到第一膨胀室(72)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中港宝田摩托车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中港宝田摩托车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20059531.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