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器件及其驱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21726.7 | 申请日: | 2003-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6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木村肇;棚田好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9G3/32 | 分类号: | G09G3/3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王丹昕 |
地址: | 日本神奈***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器件及其驱动方法。阻止发光器件中的不规则显示以增加发光器件的图像质量,发光器件中的不规则显示是由于每一像素的供给电流到发光元件的TFT阈值离散形成的。在电容器装置(108)中存储从复位信号线(110)的电位加上或减去TFT(105)的阈值电压后得到的电位。其中相应的阈值电压加入到图像信号的电压施加到TFT(106)的栅电极。像素内的TFT邻近地排列,且不易形成TFT特性离散。即使每一像素中TFT(106)的阈值不同,TFT(105)的阈值被抵销,并且可以提供给EL元件(109)预定的漏极电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器件 及其 驱动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多个像素,每个像素包括:源极信号线;第一栅极信号线;第二栅极信号线;复位电源线;电流源线;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电容器装置;以及发光元件,其中:第一晶体管的栅电极电连接到第一栅极信号线;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到源极信号线;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到电容器装置的第一电极;电容器装置的第二电极电连接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到第二晶体管的栅电极;电容器装置的第二电极电连接到第三晶体管的栅电极;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到复位电源线;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到电流源线;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到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第四晶体管的栅电极电连接到第二栅极信号线;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到源极信号线或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以及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到第三晶体管的栅电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未经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221726.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器件
- 下一篇:测量物体方向和距离的激光雷达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