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车身前纵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91263.4 | 申请日: | 200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8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陈亚斌;魏建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陈敏 |
地址: | 40003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车身前纵梁结构,有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Z”形前纵梁,该前纵梁包括横向的上段,前纵梁在前后方向上的横截面呈槽形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前纵梁上段的槽内的前、中、后部分别焊接有前部加强板、中部加强板和后部加强板,三块加强板的上边缘均设有翻边与所述上段的上边缘翻边相贴焊;前部加强板前侧和后侧的前纵梁为缓冲吸能区,中部加强板和后部加强板分别与前纵梁合围成型腔,中、后部加强板之间留有间隙,后部加强板的后端靠近所述前纵梁的后端。本发明在整体上得到强化,能够有效吸收、衰减车辆碰撞时的冲击能量,而后部承力区的传力性能大大增强,并且在变形时能够吸收更多的冲击能量。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车身 前纵梁 结构 | ||
【主权项】:
一种汽车车身前纵梁结构,有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Z”形前纵梁(1),该前纵梁(1)包括横向的上段(11)、与上段(11)后部相连的下行段(12)以及由下行段(12)尾部向后延伸的连接段(13),所述上段(11)的上边缘和前纵梁(1)的“Z”形下边缘设有翻边,使前纵梁(1)在前后方向上的横截面呈槽形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纵梁上段(11)的槽内的前、中、后部分别焊接有前部加强板(2)、中部加强板(3)和后部加强板(4),三块加强板的上边缘均设有翻边与所述上段(11)的上边缘翻边相贴焊;所述前部加强板(2)上设有竖直的凸筋(21)且该板的形状与所连接的前纵梁(1)相适配,所述前部加强板(2)前侧和后侧的前纵梁(1)为缓冲吸能区;在所述中部加强板(3)和后部加强板(4)上设置有凸筋,两加强板分别与前纵梁(1)合围成型腔,中、后部加强板(3、4)之间留有间隙,后部加强板(4)的后端靠近所述前纵梁(1)的后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191263.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