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预测金属合金的特高循环疲劳特性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65061.2 | 申请日: | 2009-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9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Q·王;B·R·小鲍威尔;P·E·琼斯;C·-C·张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代易宁;谭祐祥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用于预测金属合金在特高循环疲劳应用中的疲劳寿命的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和方法对铸造金属合金,例如铸造铝合金尤其有用,在该金属合金中,疲劳耐久极限要么不存在,要么不易辨认。疲劳特性,例如在特高循环疲劳区域的疲劳强度,基于修改的随机疲劳极限模型,其中,特高疲劳强度和无限寿命疲劳强度被精细处理以考虑不连续处和微观结构组分的尺寸,因为疲劳寿命分散取决于不连续处和微观结构组分的存在。能萌生疲劳裂纹的不连续处和微观结构组分的尺寸可用极值统计来确定,然后输入到修改的随机疲劳极限模型中。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预测 金属 合金 循环 疲劳 特性 方法 系统 | ||
【主权项】:
1.一种预测金属合金的特高循环疲劳强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选择一种合金,其中,推测或确定至少一个疲劳裂纹萌生位置在合金中存在且所述合金通常不具有可辨认的耐久极限;输入表示所述至少一个疲劳裂纹萌生位置的不连续处或微观结构组分的尺寸;输入对应于所述合金的有限寿命疲劳强度;以及利用修改的随机疲劳极限模型来计算无限寿命疲劳强度和所述特高循环疲劳强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165061.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