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氮气移出二苯基脲反应系统中氨气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90650.9 | 申请日: | 2009-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19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陈蓝天;展江宏;徐新良;王公应;王越;龚涛;曾毅;陈国强;康涛;郭新军;聂宏元;冯丽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75/28 | 分类号: | C07C275/28;C07C27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谢小延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用氮气移出二苯基脲反应系统中氨气的方法;耐压为10-20kg/cm2的氮气管线从反应器上部通入反应器内,氮气管线的气提出口在搅拌桨下部与反应器底之间,气提出口形成缩径,孔的直径为100um-1mm,氮气流量3-5倍反应器体积/小时,反应通氮时间2-4小时,在同样工艺条件下,氮气消耗量比原方法减少4-6升/kgDPU,二苯基脲产率提高6%以上至96-99%,本发明具有气提效率高,氮气管线气提出口不易堵塞的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氮气 移出 苯基 反应 系统 氨气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用氮气移出二苯基脲反应系统中氨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气提用的氮气管线从反应器上部通入反应器内,氮气管线的气提出口在搅拌桨下缘与反应器底之间,气提出口形成缩径,孔的直径为100um-1mm,气提出口的水平位置为以反应器中心轴为圆心,直径为1/2反应器内径的范围内,氮气管线耐压为10‑20kg/cm2,并带有压力调节阀和气体流量计;氮气从氮气管线的气提出口排出后与反应物料混合并上升至液面,移出反应副产物氨气,氮气压力为3‑6kg/cm2,氮气流量为3‑5倍反应器体积/小时,反应通氮时间2‑4小时,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含氨蒸汽由氮气携带进入回流冷凝器的下部,苯胺被冷凝后流回反应器,氨气和氮气从回流冷凝器顶部进入氨气吸收系统,氨气在氨气吸收系统内进行回收,剩余的氮气从与氨气吸收系统连接的氮气出口线排出后回收循环使用或直接放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090650.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