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微气泡的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47704.3 | 申请日: | 2009-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72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F3/04 | 分类号: | B01F3/04;B01F5/00;B01J13/04;B01J19/00;A61K49/22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刁文魁;翟羽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一种制备微气泡的方法和装置,采用同轴静电雾化技术可制备高分子材料或其他表面活性剂作为外层材料包裹气体的微气泡;微气泡结构在食品、材料工程、生物医药等方面应用广泛,本发明用两根同轴的金属毛细管与高压电源连接,作为高压电极,金属毛细管下方放置金属环,与高压电源的负极连接,作为接收电极,内外毛细管内分别注入气体和包膜溶液,当电压达到一定值时,金属毛细管出口处的液滴由球状变成锥状,在锥的顶部有极小的射流出现,射流由于不稳定进一步分散,形成微气泡;本发明制备的微气泡尺寸分布均匀,不出现团聚现象,而且通过调整双针头金属毛细管内流体的流速、流体的物性及加载的电压,可改变微气泡的尺寸。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气泡 方法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制备微气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由内管和外管同轴套接的方式形成金属毛细管组,将金属毛细管组与高压电源的正极连接,作为高压电极;在金属毛细管组出口的下方设置金属环,将金属环与高压电源的负极连接,作为接收电极,使金属毛细管内的液体带电;在金属毛细管的内管和外管内分别注入气体和包膜溶液,当电压达到3~8kV时,金属毛细管出口处液体包裹气体的复合液滴由球状变成锥状,在锥状顶部有极小的复合微射流出现,由于微射流的不稳定,使之进一步分散,形成微气泡结构,从而制得微气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047704.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