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学引擎光路调整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69324.0 | 申请日: | 2008-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61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发明(设计)人: | 初红梅;陈胜利;李道芳;郭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南方辉煌图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09 | 分类号: | G02B27/09;G02B7/02;G02B7/182 |
代理公司: | 南阳市智博维创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青 |
地址: | 473006***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适用于三片式LCD、三片式LCOS、三片式DLP光学引擎的光路调整机构,用于由灯源、透镜、分色镜一、反射镜、分色镜二构成的分光调光系统,由安装在光学引擎连接主体上用于分别调整三光路的调整机构I、调整机构II、调整机构III组成。调整机构I、调整机构II、调整机构III在分别实现对透镜、反射镜、分色镜二安装的同时,还分别实现了对透镜上下及左右方向位置调整、反射镜绕对反射镜定位的水平面、正立面的相交线旋转及反射镜承载座绕定位销轴线旋转、分色镜二绕上下两个半圆凸台的顶点组成的轴线旋转,从而实现了对三光路的长边及其中二光路的短边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集承载和调整功能于一体,具有结构简单、工艺性好、调整效率高的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引擎 调整 机构 | ||
【主权项】:
1、一种光学引擎光路调整机构,用于由灯源(1)、透镜(2)、分色镜一(3)、反射镜(4)、分色镜二(5)构成的分光调光系统,由安装在光学引擎连接主体(6)上用于分别调整三路光的调整机构(I)、调整机构(II)、调整机构(III)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机构(I)由承载座一(7)、承载座二(8)构成,透镜(2)固定在承载座一(7)上,承载座二(8)与连接主体(6)通过连接主体(6)上左右方向的长槽(63a)、(63b)用螺钉(13a)、(13b)连接,承载座一(7)两侧具有竖向插板(74a)、(74b)、(74c)、(74d),承载座二(8)两侧具有竖向插槽(81a)、(81b)、(81c)、(81d),竖向插板插入竖向插槽内并可相对竖向插槽上下移动,所述承载座二(8)上端连接有垂直方向设置的调节螺钉(9),调节螺钉(9)底部抵触承载座一(7)上端,承载座一(7)底面与承载座二(8)下端之间设置有弹簧(12a)、(12b);连接主体(6)上位于承载座二(8)的一侧设有一侧板(61),侧板(61)上连接有水平方向设置的调节螺钉(10),该调节螺钉(10)底部抵触承载座二(8)的侧面,连接主体(6)上位于承载座二(8)的另一侧设有另一侧板(62),承载座二(8)与该侧板(62)之间设置有弹簧(11);所述调整机构(II)由反射镜承载座(14)构成,反射镜承载座(14)上具有反射镜(4)安装时对反射镜(4)的底边、背面、侧边分别进行定位的水平面(141)、正立面(142)、侧立面(143),反射镜承载座(14)上端和下端分别具有两个弹片,弹片抵触在反射镜(4)正面,反射镜承载座(14)上端且位于反射镜(4)的背面连接有调节螺钉(15),调节螺钉(15)底部抵触反射镜(4)背面;所述反射镜承载座(14)底部具有两个腰形槽(145a)、(145b),反射镜承载座底部的两个腰形槽(145a)、(145b)的中心线上具有一与连接主体(6)上孔可相对转动配合的定位销(146),反射镜承载座(14)通过两个腰形槽(145a)、(145b)与连接主体(6)之间用螺钉连接;所述调整机构(III)由分色镜二承载座(16)构成,分色镜二承载座(16)上具有分色镜二(5)安装时对分色镜二(5)的底边和一侧边分别进行定位的水平面(161)、侧立面(162)及对分色镜二(5)背面限位的上下各一个半圆凸台(163a)、(163b),分色镜二(5)插入两个定位平面(161)、(162)与半圆凸台(163a)、(163b)之间,分色镜二承载座(16)分别具有上下各一个弹片(164a)、(164b),弹片(164a)、(164b)抵触在分色镜二(5)正面,分色镜二承载座(16)侧端连接有调节螺钉(17),调节螺钉(17)底部抵触分色镜二(5)背面侧边处,分色镜二承载座(16)底部与连接主体(6)用螺钉固定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南方辉煌图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南方辉煌图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20069324.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