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价值定量评价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51681.4 | 申请日: | 200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218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7-08-22 |
发明(设计)人: | 金海;熊慕舟;吴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曹葆青 |
地址: | 430074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价值定量评价方法,其步骤为:①计算数据本身属性量化值SelfAttd、数据供给能力量化值Pd、数据需求状况量化值Acqd;②根据步骤(1)得到的三个量化值,通过公式(I)得到数据d在时间Tn时的数据价值V(d)Tn大小;③间隔计算周期t,再重复上述的步骤①~②,如此循环,得到数据在指定时间段的数据价值序列。本发明通过数据的供给能力,数据的需求状况,以及数据本身的属性进行量化分析,得到指定数据在指定时间的数据价值。根据该评价方法所得出的结果可以用来比较数据的重要性,从而为数据调度与管理提供策略依据。本发明可以根据数据价值的特性,调整数据的供给能力,使得数据的供给能力和需求状况达到平衡,从而提高存储资源的利用效率。V(d)Tn=SelfAttd*Pd*Acqd=[Nd2*(1+M cosθd)]*f(t)d*(sized/B)(I)。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价值 定量 评价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数据价值定量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计算数据本身属性量化值SelfAttd、数据供给能力量化值Pd、数据需求状况量化值Acqd:(1.1)按照下式计算数据本身属性量化值SelfAttd,d表示所考察的数据:SelfAttd=Nd2*(1+Mcosθd),其中,Nd为在(Tn-t,Tn)时间段内指定数据的用户访问数目,Ascd为数据关联度,Tn为计算数据价值的时间点,t为计算周期;每个数据每隔t/n时间内被访问的次数组成了一个向量,即Ai(αi1,αi2,…αin),i=1,2…p,其中n为将时间周期t等分的数目,αij表示数据I在时间段
中数据d被访问的次数,j=0.1,…n-1,而p为系统中数据的总数目;;cos θ dj = A d · A j | A d | | A j | , d ≠ j , ]]>为数据d与数据j的数据关联度,其中A d · A j = Σ k = 1 n a dk a jk , ]]>| A i | = Σ k = 1 n a ik 2 ; ]]>从而可以得到向量Cd=(cosθd,1,cosθd,2,…,cosθd,d-1,cosθd,d+1…,cosθd,p),向量Cd中的每个元素分别表示数据d与系统中其它数据的数据关联度;定义数据d的数据关联度Ascd是数据d与存储系统中其它数据的数据关联度的综合量化值,采用下面的方法来计算:Ascd=(1+Mcosθd),其中M为向量Cd中cosθdj大于设定的阈值ε的元素的个数,而cos θ d = Σ i p cos θ dj p - 1 , i ≠ d ; ]]>(1.2)计算数据供给能力量化值PdPd=Sized/Bd,其中Sized表示数据d的大小,Bd表示存放数据d的存储设备所能提供的带宽,它包含了数据d所有副本所能提供的带宽,即若数据d有r个副本,系统能为每个副本所提供的带宽为bi,则系统能够提供数据d的带宽B d = Σ i = 1 r b i ; ]]>(1.3)计算数据需求状况量化值AcqdAc q d = 1 ( ΔT d ) 2 , ]]>其中ΔTd表示数据d上次被访问和现在相距的时间间隔;(2)根据步骤(1)得到的三个量化值,通过下面的公式得到数据d在时间Tn时的数据价值V(d)Tn大小:V(d)Tn=SelfAttd*Pd*Acqd=[Nd2*(1+Mcosθd)]*f(t)d*(sized/B);(3)间隔计算周期t,再重复上述的步骤(1)~(2),如此循环,得到数据在指定时间段的数据价值序列。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710051681.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