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热流陀螺仪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30960.8 | 申请日: | 2006-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0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刘胜;艾叶;罗小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胜 |
主分类号: | G01C19/56 | 分类号: | G01C19/56;G01P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平 |
地址: | 201203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微热流陀螺仪,采用双向流体分流通道结构,由驱动膜振动变形控制腔体体积周期的交替变化,产生两股速度大小和温度完全相同,而速度方向相反的流体,流体分别流经各自的缓冲腔和主微流通道,分流至对称布置的带有热敏器件的分流通道,热敏器件与流体之间的对流传热包含有角速度信息,通过检测两对对称布置热敏器件的温差获得角速度。本发明的优点是能有效减小离心力耦合对检测精度的负面影响,使检测精度和量程可以同时达到优化,适用于匀角速度和非匀角速度的场合,结构简单,灵敏度和分辨率高。 | ||
搜索关键词: | 热流 陀螺仪 | ||
【主权项】:
1.一种微热流陀螺仪,主要包括:外壳、基体、热敏器件、检测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基体(1)上设有腔体(2)、第一锥形收缩管(3a)、第二锥形收缩管(3b)、第三锥形收缩管(3c)、第四锥形收缩管(3d)、第一锥形扩散管(4a)、第二锥形扩散管(4b)、第一缓冲腔(5a)、第二缓冲腔(5b),第一主微流通道(6a)、第二主微流通道(6b)、第一分流通道(7a)、第二分流通道(7b)、第三分流通道(7c)、第四分流通道(7d)、回流管道(10),腔体(2)位于基体(1)的中心,第一锥形收缩管(3a)、第二锥形收缩管(3b)通过腔体(2)、第一锥形扩散管(4a)、第一缓冲腔(5a)、第一主微流通道(6a)分别与第一分流通道(7a)、第二分流通道(7b)相连通,再接到回流管道(10),第一热敏器件(8a)、第二热敏器件(8b)分别对称置于第一分流通道(7a)、第二分流通道(7b)中,第三锥形收缩管(3c)、第四锥形收缩管(3d)通过腔体(2)、第二锥形扩散管(4b)、第二缓冲腔(5b)、第二主微流通道(6b)分别与第三分流通道(7c)、第四分流通道(7d)相连通,再接到回流管道(10),第三热敏器件(8c)、第四热敏器件(8d)分别对称置于第三分流通道(7c)、第四分流通道(7d)中,由第一驱动膜(12a)与第一基底膜(13a)相贴构成的第一振动膜和由第二驱动膜(12b)与第二基底膜(13b)相贴构成的第二振动膜位于腔体(2)和外壳(11)之间,第一检测驱动电路(9a)用于检测第一热敏器件(8a)与第二热敏器件(8b)的温度差以及驱动第一驱动膜(12a),第二检测驱动电路(9b)用于检测第三热敏器件(8c)与第四热敏器件(8d)的温度差以及驱动第二驱动膜(12b)。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胜,未经刘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610030960.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