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CO2地热太阳能发电装置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520030923.8 申请日: 2005-06-09
公开(公告)号: CN2911544Y 公开(公告)日: 2007-06-13
发明(设计)人: 张英凡;张丰奎 申请(专利权)人: 张英凡
主分类号: F24J3/06 分类号: F24J3/0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46150***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一种CO2地热太阳能发电装置,其技术特征是:由地热水井与热水泵连接,CO2汽化器与太阳能热水器连接,手动阀接入CO2汽化器,CO2贮液罐接连充液泵,CO2液化器与工质管道手动阀连接CO2贮能罐,贮能罐上部安装压力表,工质与调压阀连接,加热器连接汽轮机和发电机,乏气由冷凝器连接贮液池,循环泵连接贮液罐、冷却水池、水温电控、隔热层相连,组成一套结构完整的地热太阳能二氧化碳发电装置。
搜索关键词: co sub 地热 太阳能 发电 装置
【主权项】:
一种CO2地热太阳能发电装置,其技术特征是:由地热水井与热水泵连接,CO2汽化器与太阳能热水器连接,手动阀接入CO2汽化器,CO2贮液罐接连充液泵,CO2液化器与工质管道手动阀连接CO2贮能罐,贮能罐上部安装压力表,工质与调压阀连接,加热器连接汽轮机和发电机,乏气由冷凝器连接贮液池,循环泵连接贮液罐、冷却水池、水温电控、隔热层相连,组成一套结构完整的地热太阳能二氧化碳发电装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英凡,未经张英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520030923.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一种风力热水机-201720046031.X
  • 苏胜湖 - 苏胜湖
  • 2017-01-06 - 2017-08-08 - F24J3/06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风力热水机;包括保温水箱、保温水箱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保温水箱的内部设有传动轴,传动轴的顶部穿过保温水箱的顶部与动力装置相连,传动轴的底部设有动叶片,传动轴的外部活动套装有套筒,套筒的顶部设有把手,套筒的下部通过连接架与固定叶片相连,固定叶片设置在动叶片的上部,套筒的筒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穿销孔;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主动轴和设在主动轴顶部的风轮,主动轴的底部设有主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通过链条与套装在传动轴顶部的从轮链轮相连;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和不需要使用对风装置的优点。
  • 沙漠地区太阳热能接收装置-201520712938.6
  • 戚荣生 - 戚荣生
  • 2015-09-15 - 2016-02-03 - F24J3/06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沙漠地区太阳热能接收装置,涉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包括埋于沙漠中的热交换管,热交换管的外管壁上设置有螺旋环绕的翅片,所述热交换管的外管壁上每隔20-30厘米环设一圈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一圈至少均匀环设三个。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沙漠地区太阳热能接收装置,能将沙漠中的热能收集起来加以利用,并通过热交换介质将热能输送出去,该热能接收装置再发生热交换的同时,还能固定沙漠中的沙子,避免在风力作用下,沙子移动,导致埋在沙子中的热能接收装置直接暴露出来。
  • 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201510097086.9
  • 杨泰和 - 杨泰和
  • 2003-04-15 - 2015-06-10 - F24J3/06
  • 本发明涉及一种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主要为在具有较大安定蓄温容量的地层、地表、池塘、湖泊、河川、沙漠、冰山、海洋等固态或液态蓄温体中设置主动致热器及流体传输管道,而构成近似致热对流装置,以接受进入主动致热器中的较低温流体被加温,而藉冷降热升自然对流通往拟接受释热的温差体。
  • 风力热水器-201310584127.8
  • 孙梅;贾祖仪 - 江苏普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2013-11-20 - 2015-05-27 - F24J3/06
  • 一种风力热水器。其转动轴安装在轴承内,轴承固定在水箱上,转动轴的一端安装搅动叶片,搅动叶片位于水箱内,转动轴的另一端通过变速齿轮箱与转子叶片相连。采用独立的转子叶片捕捉空气中的风,并将风转化为热能,省去了传统的真空管吸热部件,节约了真空管中不能放出使用的热水,本发明的结构简单,成本低。
  • 一种新型环保热能转换装置-201420722775.5
  • 徐莹;刘逸;庞云凤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2014-11-27 - 2015-04-08 - F24J3/06
  • 一种新型环保热能转换装置。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环保热能转换装置。所述的吸收罩(1)套在每一株植物(3)上,所述的吸收罩(1)的顶端连接所述的运输管(2),所述的运输管(2)连接所述的汇集箱(4),所述的汇集箱(4)开有汇集箱通孔(5),所述的汇集箱通孔(5)内连接所述的电阻(6)的高温端,所述的电阻(6)的低温端穿过置冰箱通孔(7),所述的置冰箱通孔(7)开在置冰箱(8)的侧壁上,所述的电阻(6)的高温端与所述的电阻(6)的低温端分别连接所述的电瓶(9)的两极导线(19),所述的电阻(6)与所述的电瓶(9)均装在反应箱(10)内。本实用新型用于环保热能转换。
  • 一种海浪综合利用的供热发电及海水淡化系统-201420088616.4
  • 薛黎明;刘伯昂 - 中海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2014-02-28 - 2014-09-17 - F24J3/06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浪综合利用的供热发电及海水淡化系统,包括热电部和压缩部,热电部包括压力热容器、热交换装置、热发电机组,热交换装置设置于压力热容器的内部,热交换装置与热发电机组之间通过输热管相连接;压缩部包括压力汽缸、滑杆、海浪随动单元,压力汽缸的出口端通过压力管道与压力热容器相连通,滑杆上端连接压力汽缸的活塞杆,滑杆的下端与海浪随动单元连接,海浪推动海浪随动单元进行水平和/或垂直运动,对压力气缸内潮湿空气进行压缩做功,压缩气体传输至压力热容器内解压放热,并凝聚其内含有的水份,在压力热容器内形成淡水。本实用新型利用廉价的可再生能源实现热能的转化与太阳能光热互补发电,并同时获得宝贵的淡水加以利用。
  • 一种人造太阳装置-201410093079.7
  • 葛莘莘 - 南京肆星宝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2014-03-14 - 2014-06-25 - F24J3/06
  • 本发明公开一种人造太阳装置,从左至右依次包括辐射反射区B、辐射反射区A、人造太阳设备C、空气能置换室D、氮氢氧气置换舱E、设备维保舱F、接收区凹室G、凸镜放大区域、通讯模块和人造太阳发射装置H。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通过能量守恒转换定律的凹凸镜聚光能量成扇形光热能发生器,肆星宝森SXBS人造太阳原理:空气能转化成热能再通过透视镜放大转化成光能再聚焦成光热能光热能成抛物面发射到地球表面,可以推广给人类生产生活生存用途。比国际ITER项目更节约更环保,更容易实现,首次利用空气能人造太阳发明技术解决人类社会生活生产所必须的新能源。
  • 一种海浪综合利用的供热发电及海水淡化系统-201410070890.3
  • 薛黎明;刘伯昂 - 中海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2014-02-28 - 2014-05-28 - F24J3/0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浪综合利用的供热发电及海水淡化系统,包括热电部和压缩部,热电部包括压力热容器、热交换装置、热发电机组,热交换装置设置于压力热容器的内部,热交换装置与热发电机组之间通过输热管相连接;压缩部包括压力汽缸、滑杆、海浪随动单元,压力汽缸的出口端通过压力管道与压力热容器相连通,滑杆上端连接压力汽缸的活塞杆,滑杆的下端与海浪随动单元连接,海浪推动海浪随动单元进行水平和/或垂直运动,对压力气缸内潮湿空气进行压缩做功,压缩气体传输至压力热容器内解压放热,并凝聚其内含有的水份,在压力热容器内形成淡水。本发明利用廉价的可再生能源实现热能的转化与太阳能光热互补发电,并同时获得宝贵的淡水加以利用。
  • 一种集成式风能致热装置-201410022141.3
  • 韩中建;陈忠维;徐国斌 - 公安海警学院
  • 2014-01-10 - 2014-05-21 - F24J3/06
  • 一种把搅拌式和阻尼式集成在水箱中的风能致热装置。它是由离心泵、一级节流孔板、二级节流孔板和回流管路组成的循环管路,循环介质为液压油,采用垂直轴风力机作为装置的动力源带动离心泵转动,其中管路上安装两级节流孔板。将离心泵循环回路集成安装在一开口的水箱中,使装置产生的热量直接传递给水箱中的水,以供生产生活热水消耗。
  • 一种自动调节风向的水平轴搅拌式风力制热装置-201320639195.5
  • 杨旭东;续宇鹏;王鹏苏;单明 - 清华大学
  • 2013-10-16 - 2014-04-02 - F24J3/06
  • 一种自动调节风向的水平轴搅拌式风力制热装置,属于风能制热设备领域。该装置含有带叶片的水平传动轴、带尾翼的固定轴、搅拌发热装置和支架几个部分,其核心在于还包括自动调向装置。该自动调向装置包含了传动箱体、多个弹簧、支撑盘和法兰盘,每个弹簧的一端与均匀固定在传动箱体底部的弹簧卡座相连接,每个弹簧的另一端通过钢珠与所述的支撑盘连接,支撑盘通过法兰盘与搅拌发热装置相连在一起。这样传动箱体能通过钢珠在支撑盘上转动,通过对弹簧卡座的调节,可以调节变向的灵敏度;同时,在支撑盘上,设置了一圈钢珠轨道,可以减少箱体不必要的转动,解决了目前风力发热装置的不足,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使得设备的效率和寿命都得到提升。
  • 一种自动调节风向的水平轴搅拌式风力制热装置-201310484724.3
  • 杨旭东;续宇鹏;王鹏苏;单明 - 清华大学
  • 2013-10-16 - 2014-02-05 - F24J3/06
  • 一种自动调节风向的水平轴搅拌式风力制热装置,属于风能制热设备领域。该装置含有带叶片的水平传动轴、带尾翼的固定轴、搅拌发热装置和支架几个部分,其核心在于还包括自动调向装置。该自动调向装置包含了传动箱体、多个弹簧、支撑盘和法兰盘,每个弹簧的一端与均匀固定在传动箱体底部的弹簧卡座相连接,每个弹簧的另一端通过钢珠与所述的支撑盘连接,支撑盘通过法兰盘与搅拌发热装置相连在一起。这样传动箱体能通过钢珠在支撑盘上转动,通过对弹簧卡座的调节,可以调节变向的灵敏度;同时,在支撑盘上,设置了一圈钢珠轨道,可以减少箱体不必要的转动,解决了目前风力发热装置的不足,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使得设备的效率和寿命都得到提升。
  • 一种用于风能制热的产热装置-201320127371.7
  • 王娜娜;曲德虎;郑建光;江辉民;林美娜;孙映辉;季学娟 - 广东吉荣空调有限公司
  • 2013-03-19 - 2013-07-31 - F24J3/06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风能制热的产热装置,包括制热流体入口管段、制热流体出口管段和壳体,所述壳体与制热流体入口管段和制热流体出口管段的外壁密封连接,在制热流体入口管段和制热流体出口管段之间,设有喉管部,喉管部与制热流体入口管段和制热流体出口管段之间为密封连接,在制热流体入口管段中设有分流孔,在喉管部的后部设有汇流孔。本实用新型,采用迎风叶片传动驱动油压泵,从而将风能转化为制热流体的压力能。制热流体流过本产热装置之后,将流体压力能转化为动能,再转化为热能。具有产热原理先进合理、生产成本低、风能利用效率高等优点。
  • 一种河流水热源利用系统-201110429105.5
  • 陈林生 - 陕西众鑫联节能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2011-12-20 - 2013-06-26 - F24J3/06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能源处理技术,特别是一种河流水热源利用系统。至少包括:至少包括:压缩机、集热单元、制冷单元和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分别与压缩机、集热单元和制冷单元电连接,压缩机通过地热能热泵和管件阀门与河流水管道连接,压缩机通过管件阀门分别与集热单元、制冷单元连接;集热单元与生活设备管道阀门连接;制冷单元与食品储藏室管道阀门连接。
  • 离心式永久磁石加热装置-201220405549.5
  • 徐万春 - 徐万春
  • 2012-08-15 - 2013-03-27 - F24J3/06
  • 本实用新型一种离心式永久磁石加热装置,包括有:一动力接收机组、以及一热产生装置。该动力接收机组包括:一叶片组以及一传动端。该热产生装置与该传动端连结,其包括:一离合机构与该传动端动力连结、复数个基座分别设置于该离心机构的上、复数个永久磁石分别设置于该基座上、以及至少一导电元件其位置相对应于该复数个永久磁石。凭借自然界的流体动能来进行驱动该叶片组进而通过该传动端带动该基座上所设的该复数个永久磁石并经由该离心机构进行相对于该至少一导电元件的旋动,使该至少一导电元件产生热能。
  • 复合循环能量转换器-201110298123.4
  • 不公告发明人 - 袁波
  • 2011-10-08 - 2013-03-20 - F24J3/06
  • 复合循环能量转换器由多个独立循环体组成A、B和C。单元体1为能量储存体,储有低温封闭介质并为独立循环体A。循环体B由单元体2、3、6、和7组成,为内联通流体介质循环体,其中单元体2主要起该系统循环冷凝能量的收集和分配作用,单元体3起该系统循环蒸发能量的收集和分配作用,单元体6为该系统的循环集热和稳压器,单元体7为循环转换能量提供和客户端换热器接口。4为环境能量收集器,收集外界的能量。单元体5为中间体,内有独立循环体C,储有封闭介质,通过吸热和放热的方式向其他单元体提供蒸发和冷凝的能量。
  • 部分回流的开路型自然温能释温系统-201210291460.5
  • 杨泰和 - 杨泰和
  • 2012-08-15 - 2013-03-06 - F24J3/0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藉热交换流体对外部温差体输送自然蓄温体温能的开路型均温装置,为具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结构装置,包括:1)设置流体限制空间及引导结构(201),由流体进出口4011释出具温能的流体,其中部份经流体进出口(3012)回流至致温器(101);2)流路转弯处具有呈向外扩的外扩弧状流体窝室(108);3)设置辅助加热或致冷装置(115);4)设置辅助流体泵(107);5)设置热交换流体温度检测装置TS201;6)设置环境温度检测装置TS202;7)设置电能控制装置ECU200。
  • 部分回流的开路型自然温能释温系统-201220405532.X
  • 杨泰和 - 杨泰和
  • 2012-08-15 - 2013-02-27 - F24J3/06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藉热交换流体对外部温差体输送自然蓄温体温能的开路型均温装置,为具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结构装置,包括:1)设置流体限制空间及引导结构(201),由流体进出口4011释出具温能的流体,其中部份经流体进出口(3012)回流至致温器(101);2)流路转弯处具有呈向外扩的外扩弧状流体窝室(108);3)设置辅助加热或致冷装置(115);4)设置辅助流体泵(107);5)设置热交换流体温度检测装置TS201;6)设置环境温度检测装置TS202;7)设置电能控制装置ECU200。
  • 一种可控水位矸石山热能利用供水系统-201220002651.0
  • 杜小茹;白庆升;韩流 - 杜小茹;韩流
  • 2012-01-05 - 2012-11-21 - F24J3/06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控水位矸石山热能利用供水系统,用于矸石山能量的采集与利用,在矸石山内布设钢材质水管,水泵将冷水注入水管中,冷水吸收矸石山中的热能转化为热水,经过控制阀流入热水箱中;所述的热水箱和水龙头实现热水的储存和输出,热水箱内制作一个浮标,浮标上端固定在水位控制器内,浮标上下浮动位置与极限水位进行比较来控制水泵是否工作;所述的水位控制器的可控开关与浮标上端连接,水位下将到极限位置,可控开关闭合,电磁继电器吸引触点导通水泵的工作电路;水位上升到极限位置,可控开关断开,电磁继电器失去磁性释放触点,水泵停止工作。该装置可以充分吸收矸石山的热能,更具有推广价值。
  • 锥形光导管聚能发射器-201210048819.6
  • 梁宝利 - 梁宝利
  • 2012-02-22 - 2012-10-31 - F24J3/06
  • 锥形光导管聚能发射器,由锥形全反射层和保温层组成,在入口处有流体容器,内装流体物质,常温状态或加热流体物质,能量都会以平行光线的形式向前辐射,经过多次反射后,在出口处产生高温光能辐射,锥形光导管聚能发射器有多能级形式,内部设有多个能级站,在出口处能产生高能辐射。
  • 陆上或海上风力发电设施的地源或水源冷却和加热系统-201120573599.X
  • 徐霆生 - 徐霆生
  • 2011-12-31 - 2012-10-24 - F24J3/06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陆上或海上风力发电设施的地源或水源冷却和加热系统。系统由地下换热装置、风冷换热器、循环水泵、膨胀容器、末端换热器及连接管道组成。地下换热装置利用地下介质,包括土壤,岩石,地下水或海水等作为冷源为发电设施提供稳定高效的冷却,同时在冬季低温启动时利用地下介质,包括土壤,岩石,地下水或海水等作为热源为风电设施提供加热。本使用新型提供的系统将减少冷却系统的电力消耗。由于地下温度随气候变化较小,系统冷却效果更为稳定可靠,同时可以完全取消加热系统,大幅度节约加热能耗。相对于风冷系统,系统寿命更长,运行能耗大幅度减少,维护费用更低。
  • 高压自然取热设备-201210062869.X
  • 吴锡锋;吴锡毅 - 吴锡锋;吴锡毅
  • 2012-03-12 - 2012-07-04 - F24J3/06
  • 本发明名为“高压自然取热设备”,采用“高压自然取热原理”吸收热源(空气、海水、江湖水等)的热能以利用。此原理为:基于某些液体其垂向温度随密度增大而降低和某些液体只能把热量由下往上传递这两个物理特性,在四周隔热的、高度较高的液态工质中,工质在自身重力或外力作用下,因上下的压强差自发产生密度差和温差,用工质底部低温处吸收热量,并传递到顶部高温处释放,以供利用。设备运转后工质下部始终处于高压状态,无须为产生或维持此高压状态而消耗额外能量。此设备可以得到比热源更高的温度,可制成建筑物、机器、电器等型式获取能源,用于人类的生活、生产。
  • 海水热能利用浓缩装置-201110208164.X
  • 冼泰来 - 冼泰来
  • 2011-07-14 - 2012-03-28 - F24J3/06
  • 本发明公开了海水热能利用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海水自然的温度来浓缩海水,以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来达到发电、供蒸馏水、供热和产盐的目的。本发明是发电成本低于火力的利用海水温度发电、供蒸馏水、供热和生产食盐的发电厂的主要设备之一。
  • 一种模块化地源热泵能量平衡补偿装置-201120081225.6
  • 于奎明 - 山东宏力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2011-03-25 - 2011-09-21 - F24J3/06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地源热泵能量平衡补偿装置,包括壳体,在壳体内安装有翅片式空气换热器,所述壳体的上部与翅片式空气换热器对应的位置安装轴流风机,本实用新型在春、夏、秋三季从室外空气中吸收热量并向地下土壤放热,补偿地源热泵系统在冬季从地下土壤热量过大的问题,该装置相对于其他的土壤平衡补热措施,如太阳能集热器等,具有结构紧凑、初始投资小、运行可靠高效等特点,解决了因土壤源热泵系统吸热量大于放热量,导致地下过冷,从而引起的地源热泵机组效率下降甚至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
  • 过热蒸汽生成装置、发电船及连接机器人-200980128237.5
  • 大川时夫 - 大川时夫
  • 2009-10-14 - 2011-06-15 - F24J3/06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过热蒸汽生成装置,其用于利用源自太阳热的能量和源自海水的能量来产生过热蒸汽,通过将水吸附在沸石中并从沸石中释出水,可以将过热蒸汽转换成电能。利用沸石来产生过热蒸汽的过热蒸汽生成装置设置有:水分供给装置,其用于使沸石吸附雾态水分以加热沸石;沸石锅炉系统,其具有用于将吸附在沸石上的水分子释出并加热沸石以产生过热蒸汽的释出加热器;低温净化水箱,其用于存储与海水和地表水中的至少一种进行热交换的净化水,并且用于将热交换后的净化水供应给所述水分供给装置;以及雾化装置,其用于将供应给所述水分供给装置的净化水生成为雾态水分。
  • 一种风能发热装置及风能发热烘干设备-201010251407.3
  • 肖宏意 - 肖宏意
  • 2010-08-03 - 2010-12-15 - F24J3/06
  • 本发明公开一种风能发热装置,包括风道、风机,所述风机与风道相连接,所述风道设置有出风口和吸风口,所述风道的内壁安装有紫铜金属片,所述紫铜金属片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凸起。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风能发热烘干设备,包括上述的风能发热装置。本发明提供的风能发热装置及风能发热烘干设备,充分利用风道内循环风能而不间断发热,增加能源的利用率,降低单位能耗量,减少生产成本,有利于节能环保。
  • 季节性低位能地表水蓄热方法及其设备-200910060990.7
  • 陈义龙;胡书传;唐宏明;何杰 - 武汉凯迪控股投资有限公司
  • 2009-03-06 - 2010-09-08 - F24J3/0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季节性低位能地表水蓄热方法及其设备。该方法是在高温季节收集地表各种形式存在的25℃以上的水,进行初步处理;将处理后的水在吸热池中吸收太阳能升温,升温到35℃~48℃;升温后的水送到埋入地下的隔热储水库储藏;低温季节使用时,将储藏的水作为蓄能空调的热源以及其它取暖、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的热源。其设备包括依次由管路连接的取水部分、沉淀部分、吸热保温浅容器、隔热储水库、提升泵和换热水槽。本发明开发了蕴藏在水中的低位能,特别是利用了夏季高位太阳能和水中的显热等,通过多种蓄能方式将夏天温水中的低位能转移到冬天使用,可减轻火电负荷、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 一种收集建筑物楼顶表面空气热能制热水的装置和方法-200910006882.1
  • 代科创 - 代科创
  • 2009-02-27 - 2010-09-01 - F24J3/06
  • 一种在现有建筑物楼顶表面铺设若干平方米的薄膜,薄膜正中央开个口子连接抽风管到鼓风机吸风口,鼓风机吹风口再接一条输风管,输风管内装设一条吸热水管,风机通电运转后,把薄膜与楼面空隙的热气流吸出再吹往输风管与吸热水管交会,来实现吸热水管通水吸收输风管内的热气流的温度制热水的。
  • 海水源热泵采用沉箱工艺取水方法-200910014258.6
  • 孙邦君;李丰会;朱绚丽 - 青建集团股份公司
  • 2009-02-19 - 2009-10-28 - F24J3/0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水源热泵采用沉箱工艺取水方法,其特征是在取水点海域内设置一沉箱,取水用的潜水泵设置在沉箱内,该沉箱设置用于向潜水泵处进水的进水通道。本发明将取水点的潜水泵安装在沉箱内,由于沉箱相对密封,在其内部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海水环境,海水经沉箱内旁通管道进入沉箱,在沉箱内减缓流速,成为相对稳定的海水源,保证海水水质良好,海水温度稳定。很好地解决取水点设置这一难题。
  • 海洋温差发电厂的海底冷水管取水系统-200810052490.4
  • 郭芳声 - 郭芳声
  • 2008-03-21 - 2009-09-23 - F24J3/06
  • 一种海洋温差发电厂的海底冷水管取水系统,是用以装设于一发电船的冷水进水口,该冷水管包含有:一取水头;一取水管,是由多个复合管所串接而成,其中该各复合管分别由多个波浪状内管依序排列而成一管状形态;一连接管,是由一外套管与一内套管所相互套接而成,该连接管是以其内套管接合于发电船的冷水进水口,而该连接管的外套管末端则与该取水管的连接部相接合。本发明具有可传递大量海底深层的低温海水,以供商业运转电厂的优点,并具有坚固的结构强度,并可承受海水洋流的侵袭而不易损坏。
  • 空气动力加热炉和产生热能的方法-200910021648.6
  • 王照波;张永侠;李文岛;张宏迅;寇朝辉;胡润芝;野延年;王艳辉;肖琳;赵永明 - 西安航天化学动力厂
  • 2009-03-23 - 2009-09-02 - F24J3/06
  •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动力加热炉和产生热能的方法,采用风能转换热能的原理加热。其特征包括炉体和动力装置,所述炉体内设置导流板与炉体顶壁、侧壁和后壁平行布置,在导流板与炉壁间的间隙构成上、左、右、后相通壁腔通道,并在炉体的前部与炉体内腔相通;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机、传动轴和叶轮,传动轴由冷却支撑座固定,电机由控制系统控制,通过传动轴驱动叶轮旋转。使高速空气在炉体壁腔通道和炉腔内循环流动,完成风能向热能的转换。本发明与用燃料燃烧产生热量或直接将电能转化为热量的工业炉在原理上有根本区别。实现加热与热风循环同时进行,使炉体内温度场高度均匀,省略了电热管等加热元件,减少了能量消耗,达到了节能效果。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