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纳米管去除水中微囊藻毒素的应用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0310101678.0 | 申请日: | 2003-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537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4-10-20 |
发明(设计)人: | 闫海;潘纲;邹华;李贤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C02F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利用碳纳米管能够快速大量吸附微囊藻毒素的特性,采用以碳纳米管为填料的过滤柱过滤含微囊藻毒素的水或向含有微囊藻毒素的水中投加碳纳米管等方式使碳纳米管与水中的微囊藻毒素进行接触,导致微囊藻毒素被吸附在碳纳米管上,然后通过碳纳米管与水进行分离从而去除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方法。在解决去除水中因蓝藻水华而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和保证人们的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去除 水中 微囊藻 毒素 应用技术 | ||
【主权项】:
1、一种去除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方法,其特征是利用碳纳米管与水中的微囊藻毒素进行接触,使微囊藻毒素被吸附在碳纳米管上,然后通过碳纳米管与水进行分离从而去除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方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310101678.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沙漠地区从空气中集水的装置
- 下一篇:球囊导管型肿瘤近距离内放射治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