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磷酸盐孔道结构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0103517.7 | 申请日: | 2000-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315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03 |
发明(设计)人: | 廖立兵;杜洪兵;杨赞中;伍万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立兵 |
主分类号: | C01B25/26 | 分类号: | C01B25/26;B01J20/00;B01J27/19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孔道结构磷酸盐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该化合物是以V2O5、H3PO4、C2H8N2、H2O为合成起始物,通过特定的操作制度用水热法合成而得,为绿色,透明-半透明的片状、针状晶体,结构式为(H3NCH2CH2NH3)3[(VO)4(PO4)2(HPO4)4],分子式为V2P3O14C3H17N3。晶体学数据如下a=1.8505(9)nm,b=0.7089(4)nm,c=2.3304(10)nm,β=96.43(3)°,Z=8,空间群C2/c,计算密度1.782g/cm3。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磷酸盐 孔道 结构 化合物 及其 合成 方法 | ||
【主权项】:
1.合成的一种孔道结构磷酸盐新物相,该物相为绿色,透明-半透明片状、针状晶体,结构式为:(H3NCH2CH2NH3)3[(VO)4(PO4)2(HPO4)4],分子式为:V2P3O14C3H17N3,晶体学数据如下:a=1.8505(9)nm,b=0.7089(4)nm,c=2.3304(10)nm,β-96.43(3)°,Z=8,空间群:C2/c,计算密度:1.782g/cm3,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获得的该化合物的原子坐标如表1所示:表1原子坐标参数(×104)和等效各向同性位移因子(nm2×10)原子XYZU(eq)V(1)V(2)P(1)P(2)P(3)O(1)O(2)O(3)O(4)O(5)O(6)O(7)O(8)O(9)O(10)O(11)O(12)O(13)O(14)C(1)C(2)C(3)N(1)N(2)N(3)4815(1)2591(1)3053(1)3867(1)5889(1)2919(1)2801(1)3839(2)2627(2)5682(2)4312(2)3367(2)3409(2)6364(2)6229(2)5694(2)5319(2)2887(2)5004(2)25(3)7995(3)8792(3)789(2)7544(2)9169(2)969(1)3641(1)875(2)723(2)-1484(2)2606(5)-899(5)690(5)1060(6)374(5)939(6)-993(5)2521(4)207(5)-3166(5)-2218(5)-1032(5)5763(4)3028(5)984(8)970(10)1247(7)888(6)780(6)1583(7)3595(1)2493(1)3652(1)2264(1)4453(1)3281(1)3321(2)3917(1)4188(2)3226(1)2841(2)2266(2)2139(1)4542(2)4188(2)5061(2)4130(2)2639(1)3837(2)2817(2)4507(2)4436(2)3078(2)3955(2)5022(2)13(1)11(1)12(1)12(1)15(1)17(1)21(1)17(1)28(1)20(1)32(1)23(1)16(1)23(1)24(1)19(1)14(1)21(1)24(1)21(1)32(2)20(1)21(1)19(1)29(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立兵,未经廖立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00103517.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