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13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基因工程细菌在水体总毒性检测中的应用-CN201610236068.9有效
  • 余登斌;雍阳春;翟俊峰;白露;刘玲;董绍俊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2016-04-15 - 2019-12-24 - C12Q1/02
  • 基因工程细菌在水体总毒性检测中的应用,属于水体检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基于基因工程的微生物水体毒性检测方法使用价格昂贵的光谱仪器和底物,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的基因工程细菌在水体总毒性检测中的应用是先将能够自分泌电子媒介体的基因工程细菌接种到能够保证其正常繁殖的培养基中,然后将培养基等体积分装为两份以上的样品,对照样品加入体积为V的去离子水,检测样品加入体积为V的待测水样,培养基因工程细菌,最后观察对照样品和检测样品的颜色,如果检测样品与对照样品颜色一致,则待测水样无毒,如果检测样品与对照样品颜色不一致,则待测水样有毒。应用过程中不需要使用价格昂贵的底物和仪器,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结果。
  • 基因工程细菌水体毒性检测中的应用
  • [发明专利]一种在线生化需氧量检测方法及装置-CN201510526137.5在审
  • 刘长宇;董绍俊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2015-08-25 - 2015-12-02 - G01N27/26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线生化需氧量的检测方法及装置。本发明采用氧电极检测待测水样的初始氧含量和经过微生物膜耗氧后的氧含量,得到的初始氧含量和耗氧后的氧含量差值,根据该差值和既定的标准曲线,得到待测水样的生化需氧量。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检测过程简单,且最大程度简化了流路结构设计,降低了生化需氧量检测设备的制造及使用成本。而且,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无需再提供空白溶液,简化了检测流程,还避免了磷酸盐缓冲溶液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检测方零排放、零污染,具有重要的环保价值。
  • 一种在线生化需氧量检测方法装置
  • [发明专利]一种集成式微阵列电极的制备方法-CN201410071909.6有效
  • 董绍俊;余登斌;徐晓龙;刘长宇;翟俊峰;白露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2014-02-28 - 2014-05-07 - G01N27/30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式微阵列电极的制备方法,将第一电极材料插进玻璃毛细管中,得到第一玻璃毛细管;将第二电极材料熔封于第一细玻璃管的一端,从另一端加入第一导电介质,连接导线密封得到对电极;将第三电极材料熔封于第二细玻璃管的一端,然后从另一端插入第四电极材料并在管中封存一段电解质溶液得到参比电极;将上述电极与多根第一玻璃毛细管插进玻璃管之间空隙填充玻璃制品,再灌装第二导电介质,连接导线密封得到集成式微阵列电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玻璃管封装集成式微阵列电极,使其集成于一体,使用方便,且电极间距固定,样品批次检测试验误差较小;采用玻璃管封装使制备的微阵列电极耐腐蚀、抗污染性较强、稳定性较好。
  • 一种集成式微阵列电极制备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集成式微阵列电极的制备方法-CN201410071940.X有效
  • 董绍俊;余登斌;翟俊峰;徐晓龙;白露;刘长宇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2014-02-28 - 2014-05-07 - G01N27/30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式微阵列电极的制备方法,将第一电极材料插进玻璃毛细管中,得到第一玻璃毛细管;将第二电极材料熔封于细玻璃管的一端,从另一端加入第一导电介质,连接第一导线密封,得到参比电极兼对电极;将参比电极兼对电极与多根第一玻璃毛细管插进玻璃管中,空隙采用玻璃制品填充,再灌装第二导电介质,连接第二导线密封,得到集成式微阵列电极。与现有技术相比,首先本发明全部采用玻璃管封装集成式微阵列电极,从而使其集成于一体,使用方便,且电极间距固定,样品批次检测试验误差较小,同时采用玻璃管封装使制备的微阵列电极耐腐蚀、抗污染性较强、稳定性较好;其次,本发明参比电极兼对电极为一体,制作简单,维护方便。
  • 一种集成式微阵列电极制备方法
  • [发明专利]生物燃料电池及其制备方法-CN201410054615.2有效
  • 董绍俊;张玲玲;娄保华;徐志堃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2014-02-18 - 2014-04-23 - H01M8/16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燃料电池,包括:基底;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电解池,所述电解池设置有电解液入口和电解液出口;分别固定在所述基底上的阳极和阴极,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位于所述电解池内;所述阳极上固定有导电纳米材料和生物阳极酶,所述阴极上固定有光响应导电聚合物。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生物燃料电池的制备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生物燃料电池在无光照条件下的最大输出功率为1.08μW/cm2,在10mW/cm2的可见光照下,其最大输出功率达到23.65μW/cm2,增强了约22倍;且在可见光光源开关8次后,该生物燃料电池的功率输出基本不变。
  • 生物燃料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超微阵列电极的制备方法-CN201210384966.0有效
  • 董绍俊;余登斌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2012-10-11 - 2013-01-23 - G01N27/30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微阵列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电极材料插进玻璃毛细管中,得到第一玻璃毛细管;将多根所述第一玻璃毛细管,插进玻璃管中,所述第一玻璃毛细管与所述玻璃管之间的空隙采用玻璃制品填充,得到第一玻璃管;将所述第一玻璃管灌装导电介质,连接导线,将连接导线后的第一玻璃管密封,得到超微阵列电极。在上述制备超微阵列电极的过程中,由于只采用了两种材料:玻璃和电极材料,且上述两种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相近,因此不易造成玻璃和电极材料的脱离,避免了电极材料、玻璃毛细管和玻璃管之间产生缝隙,从而在测试过程中不会造成测试溶液进入缝隙,使电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 一种阵列电极制备方法
  • [发明专利]用于水质在线监测的检测装置及水质在线监测方法-CN201210308355.8有效
  • 董绍俊;刘玲;雍达明;翟俊峰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2012-08-27 - 2012-11-28 - C12M1/34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水质在线监测的检测装置,包括:进样装置;进样口与所述进样装置的出样口相连的微生物固定装置,所述微生物固定装置为微生物膜反应器,所述微生物膜反应器包括容器和设置于所述容器中的微生物膜;所述微生物膜包括微生物载体和附着于所述微生物载体上的微生物;所述微生物膜反应器置于恒温装置中;进样口与所述微生物膜反应器的出样口相连的电化学检测装置,所述电化学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池;设置于所述检测池中的电极系统;与所述电极系统相连的电化学工作站;和控制所述电化学工作站的程序控制装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水质在线监测方法。以本发明提供的在线监测装置在对水样的生化需氧量和毒性进行检测时,结果较为准确。
  • 用于水质在线监测检测装置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检测生化需氧量的方法及装置-CN201210313038.5有效
  • 刘长宇;董绍俊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2012-08-29 - 2012-11-28 - G01N27/26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化需氧量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含有微生物的水样进行微生物培养,得到微生物膜;b)将待测水样依次通过第一氧电极、所述步骤a)的微生物膜和第二氧电极,氧电极检测得到待测水样的第一氧电流和第二氧电流;c)根据所述第一氧电流与预定的第一氧电极的校准曲线、所述第二氧电流与预定的第二氧电极的校准曲线,得到所述待测水样的第一氧含量和第二氧含量;d)根据所述步骤c)得到的待测水样的第一氧含量和第二氧含量,得到所述待测水样氧含量的差值;e)根据所述步骤d)中待测水样氧含量的差值和预定的标准曲线,得到所述待测水样的生化需氧量。本发明得到的氧含量变化能反映水体受污染的程度,起到预警作用。
  • 一种检测生化需氧量方法装置
  • [发明专利]一种生化需氧量的检测方法-CN201210199406.8有效
  • 刘长宇;董绍俊;赵惠军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赵惠军
  • 2012-06-15 - 2012-10-17 - G01N33/18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化需氧量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含有微生物的水样进行微生物培养,得到微生物膜;b)将目标水样和空气经过步骤a)得到的微生物膜,检测得到所述目标水样经微生物降解后的化学需氧量;c)根据所述目标水样的初始化学需氧量和步骤b)得到的化学需氧量,得到所述目标水样的化学需氧量的差值;d)根据预定的标准曲线和步骤c)得到的目标水样的化学需氧量的差值,得到所述目标水样的生化需氧量;所述步骤d)中的标准曲线为水样的化学需氧量差值与其生化需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本发明利用生物膜污水处理工艺的关键技术,为降解有机物提供足够空气,提高了微生物非选择降解有机物的效率,从而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 一种生化需氧量检测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生化需氧量的检测方法-CN201210103635.5有效
  • 刘长宇;董绍俊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2012-04-10 - 2012-07-25 - G01N27/26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化需氧量的检测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以活性污泥、地表水、生活污水或含有微生物的工业废水为含微生物水样,将其进行微生物培养,得到微生物膜;将空白水样和目标水样分别通过所述微生物膜,检测得到所述空白水样和目标水样的溶解氧还原电流,从而得到所述目标水样与空白水样的溶解氧还原电流差值,根据所述溶解氧还原电流差值与预定的标准曲线,得到所述目标水样的生化需氧量。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采用活性污泥、地表水、生活污水或含有微生物的工业废水为含微生物水样,培养得到的微生物膜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因此本发明无需为其提供缓冲溶液体系,以自来水、井水、降水或地下水中的一种或多种为介质即可满足其生理活性。
  • 一种生化需氧量检测方法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