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3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氮化物半导体装置-CN201880073367.2有效
  • 柴田大辅;田村聪之;平下奈奈子 - 松下控股株式会社
  • 2018-08-31 - 2023-02-21 - H01L21/337
  • 氮化物半导体装置(100)具备:基板(110);漂移层(120);阻挡层(130);栅极开口部(140),贯通阻挡层(130);被依次设置的电子传输层(150)及电子供给层(151),具有位于阻挡层(130)的上方的部分和沿着栅极开口部(140)的内表面的部分;栅极电极(170),以覆盖栅极开口部(140)的方式而被设置;源极开口部(160),贯通电子传输层(150)及电子供给层(151);源极电极(180S),被设置在源极开口部(160);以及漏极电极(180D),在平面视的情况下,栅极开口部(140)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143)的轮廓(143a)的至少一部分,呈沿着圆弧或椭圆弧的形状。
  • 氮化物半导体装置
  • [发明专利]氮化物半导体装置-CN201980021326.3在审
  • 宇治田信二;柴田大辅;田村聪之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2019-02-19 - 2020-11-06 - H01L21/338
  • 氮化物半导体装置(10)具备依次被设置的基板(12);漂移层(14);第1基础层(16);到达漂移层(14)的栅极开口部(22);沿着栅极开口部(22)的内表面设置的电子传输层(24)和电子供给层(26);以覆盖栅极开口部(22)的方式设置的栅极电极(30);延伸到第1基础层(16)的源极开口部(32);被设置在源极开口部(32)并且与第1基础层(16)连接的源极电极(34);被设置在基板(12)的背面侧的漏极电极(36);在基板(12)的最外周部(48),贯通电子传输层(24)和电子供给层(26)并延伸到第1基础层(16)的外周开口部(38);被设置在外周开口部(38),与第1基础层(16)连接,不与电子传输层(24)和电子供给层(26)接触的电位固定电极(40)。
  • 氮化物半导体装置
  • [发明专利]氮化物半导体装置-CN201980019884.6在审
  • 小川雅弘;柴田大辅;田村聪之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2019-02-26 - 2020-11-03 - H01L21/337
  • 氮化物半导体装置(10)具备:基板(12);依次设置在基板(12)的第1主面(12a)上方的第1导电型的漂移层(14)以及第2导电型的第1基础层(16);栅极开口部(22),贯通第1基础层(16)并且延伸到漂移层(14);电子传输层(26),具有位于第1基础层(16)的上方的部分以及沿着栅极开口部(22)的内表面的部分;栅极电极(30),被设置在电子传输层(26)的上方且覆盖栅极开口部(22);源极电极(34),与第1基础层(16)连接;漏极电极(36),设置在基板(12)的第2主面(12b)侧;以及高电阻层(24),由氮化物半导体构成,设置在栅极开口部(22)中的第1基础层(16)与电子传输层(26)之间,其电阻值比第1基础层(16)高。
  • 氮化物半导体装置
  • [发明专利]半导体装置-CN201710740104.X有效
  • 梅田英和;海原一裕;田村聪之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2013-07-02 - 2020-07-14 - H01L29/20
  • 减少半导体装置的寄生电容以及泄漏电流。例如在由硅构成的基板上依次外延生长有例如由厚度为100nm的AlN构成的缓冲层、厚度为2μm的非掺杂GaN层、以及厚度为20nm且Al组分比为20%的非掺杂AlGaN,源极电极以及漏极电极以与非掺杂AlGaN层欧姆接触的方式形成。而且,在栅极布线的正下方的非掺杂GaN层与非掺杂AlGaN层中,例如形成有通过Ar等的离子注入而高电阻化了的高电阻区域,高电阻区域与元件区域的边界位于栅极布线正下方。
  • 半导体装置
  • [发明专利]半导体装置-CN201380047535.8有效
  • 梅田英和;海原一裕;田村聪之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2013-07-02 - 2017-09-26 - H01L21/338
  • 减少半导体装置的寄生电容以及泄漏电流。例如在由硅构成的基板上依次外延生长有例如由厚度为100nm的AlN构成的缓冲层、厚度为2μm的非掺杂GaN层、以及厚度为20nm且Al组分比为20%的非掺杂AlGaN,源极电极以及漏极电极以与非掺杂AlGaN层欧姆接触的方式形成。而且,在栅极布线的正下方的非掺杂GaN层与非掺杂AlGaN层中,例如形成有通过Ar等的离子注入而高电阻化了的高电阻区域,高电阻区域与元件区域的边界位于栅极布线正下方。
  • 半导体装置
  • [发明专利]半导体装置-CN201180043623.1有效
  • 木下雄介;田村聪之;按田义治;上田哲三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2011-04-19 - 2013-05-08 - H01L21/338
  • 一种半导体装置,具有:在第一氮化物半导体层(13)上形成、且带隙比第一氮化物半导体层(13)大的第二氮化物半导体层(14);贯穿第二氮化物半导体层(14)且将第一氮化物半导体层(13)的一部分除去的凹部;以及埋入凹部的电极(17)。在第一氮化物半导体层(13)的与第二氮化物半导体层(14)的界面的正下方具有二维电子气体层(13a)。电极(17)和第二氮化物半导体层(14)在第一接触面(16a)相接。电极(17)和二维电子气体层(13a)的部分在连接于第一接触面(16a)之下的第二接触面(16b)相接。第一接触面(16a)是凹部的宽度从下到上变宽的形状。在连接处,第二接触面(16b)相对于第一氮化物半导体层(13)的上表面的倾斜比第一接触面(16a)更陡峭。
  • 半导体装置
  • [发明专利]场效应晶体管-CN201180037480.3有效
  • 胁田尚英;田中健一郎;石田昌宏;田村聪之;柴田大辅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2011-04-18 - 2013-04-10 - H01L21/338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场效应晶体管。第一半导体层(103)至少在栅电极(106)中的漏电极(107)侧的端部的下侧的区域内具有碳浓度低于1×1017cm-3的低碳浓度区域,在将从基板(101)的上表面到包括第一半导体层(103)以及第二半导体层(104)在内的漏电极为止的半导体层的厚度设为d1(μm)、将低碳浓度区域的厚度设为d2(μm)、将工作耐压设为Vm(V)时,满足Vm/(110·d1)≤d2<Vm/(110·d1)+0.5的关系,且在将缓和状态下的导通电阻设为Ron0、将从工作电压Vm下的截止状态过渡至导通状态的100μs后的导通电阻设为Ron时,作为电流崩塌值的指标的Ron与Ron0之比的值为Ron/Ron0≤3。
  • 场效应晶体管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