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23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实用新型]胶浸纤维简捷套管-CN202121771054.X有效
  • 王为高 - 北京瑞恒新源投资有限公司
  • 2021-07-30 - 2022-07-19 - H01B17/58
  • 一种胶浸纤维简捷套管,包括套管绝缘芯体,所述套管绝缘芯体包括交替绕制的多个绝缘层和多个电容屏,套管绝缘芯体内形成空腔,所述绝缘层为浸环氧树脂的玻璃纤维绕制而成,所述套管绝缘芯体的空腔内没有内衬管,无需设置内衬管,同规格的产品在保持相同空腔直径的基础上,体积和重量大大减小,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在套管的至少一个端部设置均压电容屏,以均匀端部电压,无需设置均压球,不仅成本低体积小,而且装配和维护方便。
  • 纤维简捷套管
  • [发明专利]量子点显示器件制造方法、量子点显示器件-CN202111463607.X在审
  • 孙小卫;梅冠鼎;王为高;刘湃 - 南方科技大学
  • 2021-12-02 - 2022-04-22 - H01L51/56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量子点显示器件制造方法、量子点显示器件。该方法包括:对基底层进行图案刻画,以划分发光功能区域;在基底层上以预设的第一沉积工艺将预设第一材料沉积得到金属反射层;在金属反射层上以预设的第二沉积材料将预设第二材料沉积得到透明电极层;对透明电极层以预设的刻画工艺进行图案刻画,以划分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区域;在透明电极层上以预设的第三沉积工艺沉积预设的量子点材料,得到量子发光层;在透明电极层上以预设的第四沉积工艺将预设第三材料沉积得到半透明反射层。本申请的量子点制造方法,能够实现具有高像素密度的量子点图案化显示,并且不会破坏量子点材料。
  • 量子显示器件制造方法
  • [发明专利]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CN202111104324.6在审
  • 彭争春;王为高;安华;徐秀茹 - 深圳大学
  • 2021-09-18 - 2021-12-31 - H01L27/32
  •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器件,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每一像素单元包括多个不同颜色的子像素,每一子像素包括第一电极、设置在第一电极上的光学间隔层、设置在光学间隔层上的功能层和设置在功能层上的第二电极,功能层包括发光层,发光层包括不同颜色发光材料;不同颜色的子像素中的光学间隔层具有不同厚度,光学间隔层靠近功能层的一侧表面形成阶梯状表面,光学间隔层包括透明导电材料。该显示器件在不需要对发光层进行图案化处理的情况下实现了不同子像素的选择性出光,可获得高分辨率的量子点全彩阵列化显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该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和包含该显示器件的显示装置。
  • 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发明专利]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CN201510622188.8有效
  • 陈树明;彭辉仁;王为高 - 南方科技大学
  • 2015-09-25 - 2017-11-17 - H01L51/52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基底,以及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基底表面的第一电极、发光功能层和第二电极,所述发光功能层至少包括发光层,所述第二电极的材料为镓合金,所述镓合金的熔点低于30℃,在室温下为液态,所述镓合金的表面具有一层天然氧化层。该发光二极管由于采用镓合金金属电极,而镓合金在室温下具有流动性、形变性和可塑性,因此可通过打印、印刷、涂覆的方法成型,从而使整个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无需采用真空蒸镀设备,实现了真正的全印刷光电器件。此外,该发光二极管由于采用镓合金金属电极,稳定性好,效率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该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
  • 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 [实用新型]套管式组合电器-CN201620935303.7有效
  • 王为高;姜建华;周鹤铭 - 北京瑞恒新源投资有限公司
  • 2016-08-24 - 2017-03-15 - H01H33/66
  • 套管式组合电器,包括设有真空灭弧室的套管和绝缘芯体,绝缘芯体一端与套管连接,另一端设有操作机构,设置在套管内的真空灭弧室的导电杆与操作机构连接,外电网接线端子设置在套管一端位于绝缘芯体和套管之间。本实用新型的套管式组合电器,在套管内设置真空灭弧室实现线路的通断,同时具有套管和断路器功能,操作机构设置在绝缘芯体一端,通过绝缘芯体与高压的外电网接线端子隔离设置在绝缘芯体端部,安全可靠,占用空间小,外电网接线端子设置在套管一端便于连接安装。
  • 套管组合电器
  • [发明专利]一种光学微腔结构、制造方法及测量方法-CN201610632873.3在审
  • 陈树明;冯渊翔;王为高 - 南方科技大学
  • 2016-08-04 - 2017-01-25 - G01B11/0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测量光学薄膜厚度的光学微腔结构、制造方法及测量方法,其中一种光学微腔结构,包括全反射层,所述全反射层承载于一衬底之上;待测薄膜层,设置于所述反射层表面;半反射膜层,设置于所述待测薄膜层表面。本申请中,通过半反射层与待测薄膜层的接触表面形成第一介质分界面,待测薄膜层与全发射膜层的接触表面形成第二介质分界面。入射光在第一介质分界面与第二介质分界面之间来回反复反射,一束光线通过第一介质分界面、第二介质分界面形成多束用以产生干涉效应的光线,使得反射谱上呈现出较明显的尖锐干涉峰,有利于在后续测量过程中,能够较准确地实现光谱拟合,提高待测薄膜厚度测量准确度。
  • 一种光学结构制造方法测量方法
  • [实用新型]插拔式避雷器及GIS组合电器-CN201620626446.X有效
  • 张晓刚;王为高 - 安徽金瑞电缆附件有限公司
  • 2016-06-21 - 2016-12-07 - H01C7/12
  • 插拔式避雷器及GIS组合电器,插拔式避雷器包括电容芯体、设置在所述电容芯体一端的插拔触头、设置在电容芯体腔内的避雷器阀片以及与所述电容芯体外壁相连的法兰,避雷器阀片与插拔触头连接;电容芯体内设有与绝缘层交替设置的多个电容屏,其中最内层电容屏与插拔触头电连接,最外侧的电容屏为接地电容屏。GIS组合电器包括本实用新型的插拔式避雷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插拔式避雷器使用时可直接安装在GIS组合电器的仓外,通过电容芯体良好的绝缘效果,使得插拔式避雷器表面是零电位,可以直接露在空气中,无需充保护气或油。
  • 插拔式避雷器gis组合电器
  • [实用新型]套管式组合电器的操作机构设置-CN201620623438.X有效
  • 王为高 - 北京瑞恒新源投资有限公司
  • 2016-06-22 - 2016-11-30 - H01H33/666
  • 套管式组合电器的操作机构设置,包括绝缘芯体和真空灭弧室,真空灭弧室设置在绝缘芯体内,操作机构与真空灭弧室的动拉杆连接,套管式组合电器的操作机构设置在套管式组合电器的高压侧,位于套管式组合电器的一端,通过高压获取操作机构的工作电源。绝缘芯体包覆在真空灭弧室外起到绝缘保护作用,管状的绝缘芯体内形成无需填充绝缘气体的空腔,操作机构设置在套管式组合电器的高压侧,通过高压线路获取操作机构的工作电源,无需另接电源,适用于野外无低压市电可作为工作电源的情况。
  • 套管组合电器操作机构设置
  • [实用新型]套管式组合电器-CN201620626571.0有效
  • 王为高 - 北京瑞恒新源投资有限公司
  • 2016-06-22 - 2016-11-30 - H01H33/66
  • 一种套管式组合电器,包括套管、绝缘芯体和真空灭弧室,绝缘芯体与套管一端连接,真空灭弧室设置在绝缘芯体内,与真空灭弧室的静触头和动触头连接的导体分别从套管和绝缘芯体中引出,操作机构与真空灭弧室的动拉杆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套管式组合电器,通过真空灭弧室和绝缘芯体相配合,具有套管和断路器功能,可控制高压电路的通断,可简化高压开关、控制柜的结构,缩小设备体积,降低设备的成本。
  • 套管组合电器
  • [实用新型]套管式组合电器的操作机构设置-CN201620623509.6有效
  • 王为高;姜建华 - 北京瑞恒新源投资有限公司
  • 2016-06-22 - 2016-11-30 - H01H33/42
  • 一种套管式组合电器的操作机构设置,包括绝缘芯体和真空灭弧室,真空灭弧室设置在绝缘芯体内,操作机构与真空灭弧室的动拉杆连接,套管式组合电器的操作机构设置在套管式组合电器的低压侧,操作机构与低压电源连接。绝缘芯体包覆在真空灭弧室外起到绝缘保护作用,管状的绝缘芯体内形成无需填充绝缘气体的空腔,操作机构设置在套管式组合电器的低压侧通过低压提供电源,执行操作机构的分合闸,维护方便,适用于可提供低压电源的环境。
  • 套管组合电器操作机构设置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