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女性的排尿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9802888.6 | 申请日: | 1999-0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290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4-04 |
| 发明(设计)人: | 金敬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敬勋 |
| 主分类号: | A61F5/455 | 分类号: | A61F5/455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武玉琴,朱登河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女性 排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女性的排尿装置,尤其是涉及具有下述优点的排尿装置,即利用一个小泵可以将收集在一次性收集元件的收集容器中的尿无滞留地排出,而且由于其折叠后的体积较小而便于携带和保存。通常,女性排尿不同于男性,而且其具有的一个问题是在脱下裤子时,为了保持一个坐姿,女性必须过分暴露其身体。为了隐藏暴露的身体部分,女性通常使用一个密闭空间中的马桶座圈。但是,在户外找不到公共厕所时,女性排尿不可避免地伴随着身体的过分暴露,这将对她造成负担,并可能引起性别情结。
背景技术
为了使身体的过分暴露最小化及克服这种情结,提出了由特许公开韩国专利申请95-5332所披露的“女性排尿装置(Female UrineDischarge Device)”。
所披露的装置具有一个漏斗状的半球,通过其边缘由柔软材料制成的半球的接触部分、内表面上的一个用于防止排尿后尿回流的锯齿状防回流装置以及一个有皱折的排出管防止了尿的泄漏。
当不用时,以将排出管连接到内衣并向上折叠的方式,将该装置放在一个设置在内衣上的袋中。
虽然,当这种装置从袋中取出或使用时,接触部分易于和半球分开,但是,这种装置造成许多不便,而且内衣可能被漫流的尿弄脏,这是由于女性的尿道位于身体的下部,因此尿未收集在向前突出的排出管中的缘故。因此,这种装置的重复使用是不可能的,而且在女性活动时经常会带来不便。
另外,由于女性通常一天尿7到8次、排便1到2次,所以女性使用马桶座圈的频率比男性高,因而公共厕所可能会很拥挤。
相应地,通过马桶座圈发生感染的几率也更高。
发明概述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女性的排尿装置”,女性在平时携带着这种装置,并当排尿时,将该装置连在会阴上,和男性排尿的姿式相同,该装置还便于携带和保存,而且可以检查尿量等,因此具有一种早期检测出疾病的医疗效果。
排完尿后,收集在收集元件中的尿由泵无滞留地排到外面。
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女性的排尿装置,其驱动元件、泵元件及收集元件通过铰接配合可以彼此协同工作,以便于控制排尿的方向。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女性的排尿装置,它使用了一种用于卫生排尿的一次性容器,该容器还可用于医疗检查和怀孕诊断。
另外,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女性的排尿装置,它能使一个卧床的病人在床上自己排尿或由护士协助排尿。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分解透视图,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拆开的排尿装置;
图2是一个侧视图,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排尿装置的一部分;
图3是从图2的A-A线剖开的横剖图;
图4是图2的纵向截面图;
图5是一个侧视图,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排尿装置的一种操作情况;
图6是一个侧视图,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排尿装置的一种使用情况;
图7是一个侧视图,表示了这样一种情况,即将一辅助软管连接到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排出软管的顶端;
图8是一实施例的一种变形,其是一个局部侧剖图,表示了这样一种情况,即设置用于供给电能的附加浮子式开关;
图9是一个分解透视图,表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拆开的排尿装置的情况;
图10a和10b表示图9所示排尿装置的一种操作情况;
图11是一个透视图,表示图9所示排尿装置的一种使用情况;
图12是图9所示排尿装置的侧视图;
图13是图9所示排尿装置的底视图。
主要参考标号的说明如下:
1:主体 2:驱动元件
3:泵元件 4:电池盒
5:泵 6:收集元件
7:一次性容器 9:开关
12:门 13:排出软管
13′:辅助软管 15:排出管
16:试纸 41,42:电池盒
51:推进器 52:入口
53:出口 62:磁铁
81:槽 82:后壁
83:夹子 831:刮片部分
85:底部 87:显示器
88:支架 131:导入软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敬勋,未经金敬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8028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