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燃气采暖热水炉无效
申请号: | 99248707.2 | 申请日: | 1999-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3901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8-02 |
发明(设计)人: | 李万基;毋立聪;唐孟江;陈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万基 |
主分类号: | F24H1/46 | 分类号: | F24H1/46 |
代理公司: | 河南省专利代理中心 | 代理人: | 杨妙琴,蔡淑媛 |
地址: | 454002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燃气 采暖 热水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燃气采暖热水炉,适用于住宅小区、宾馆、办公大楼、医院、学校等企事业单位。
目前的采暖热水炉,从燃料的选择上可分为三种:1、燃煤热水炉,2、燃油热水炉,3、燃气热水炉。燃煤热水炉和燃油热水炉由于污染严重,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燃气热水炉。
现有的燃气热水炉从结构上分有以下几种:1、用老式燃煤锅炉改造的燃气热水炉,改造后用简易的管式燃烧器进行加热,这种燃气热水炉,因为是用燃煤锅炉改造的,所以外观和做工都比较粗糙,且占地面积大,安装受限制,不宜运输。2、用喷枪式燃烧器进行加热的燃气热水炉,这种燃烧器多用于大中型燃气热水炉,而且多为卧式。3、小型燃气热水炉,功率小,出水量小,只适用于家庭,安装在厨房或浴室内。
现有的燃气热水炉普遍存在的问题是:1、燃气热水炉的功率是一定的,不能根据热负荷的要求扩展自己的热功率以达到最佳的配比效果,例如一台一吨的热水炉可供的采暖面积为5000平方米,如果现有6000平方米的采暖面积,就只能用一台一吨的,再加上一台半吨的热水炉,不能在原有一吨热水炉的基础上进行扩展。2、大中型的燃气热水炉往往噪音过大,对民用户来说就需要建一个特别的炉房,进行良好的消音处理,否则将影响民用户正常的生活。3、大中型燃气热水炉体积较大,安装和运输都不方便,并且需要建造专门的炉房,这样对区域供热来说,无疑存在外网过长,成本增加,热量散失大等弊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燃烧和运行均无噪音,可根据热负荷的需要进行串联组合,占地面积小,可安装在楼顶也可以安装在楼下,采用微电脑控制,具有完善的安全保护,全自动无人操作的组合式燃气采暖热水炉。
要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方案实现的:炉体内有集水管、进水支路、出水支路、循环水泵、隔离水阀、集气管、气管支路、隔离气阀、电磁阀、燃烧头等,其结构特点是:炉子的下方有一集气管,集气管上有一气管支路,炉子的上方有一集水管,集水管下面分别有一条进水支路和一条出水支路,两条支路之间并接有加热单元,加热单元由水路、气路、燃烧室三部分组成,进水支路通过隔离水阀接循环水泵,循环水泵接水流感应装置,水流感应装置接热交换器,热交换器通过隔离水阀接出水支路,燃烧室设在热交换器的下方,燃烧室下部有燃烧头,燃烧头上方有脉冲点火针和检火针,下方接电磁阀,电磁阀通过隔离气阀接气管支路,炉子的上方面板上装有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实现温度自动控制,温度在25℃~80℃范围内可任意调节。
2、水气感应式联动。
3、有意外熄火保护、过热保护、缺水保护。
4、每个加热单元可独立操作,也可两个单元或三个单元同时操作。
5、可根据热负荷的要求,进行多台设备的串联组合。
6、炉子与炉子之间的主集气管路和集水管路均为法兰式连接。
7、该热水炉运行无噪音、无污染。
8、热交换器为翅片管式热交换器,它的蛇形管采用立式扁管,结构紧凑,传热效果好,热效率不低于85%。
9、造型轻巧,占地面积小,安装不受场地限制,可安装在楼顶也可以安装在楼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电源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电源电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控制部分电路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点火控制部分电路图
附图中:1水温检测探头Pt 2集水管 3进水支路 4热交换器 5水流感应装置 6循环水泵 7隔离水阀 8燃烧头 9火排 10检火针 11脉冲点火针 12集气管 13法兰盘 14气管支路 15电磁阀 16隔离气阀 17燃烧室 18隔离水阀 19过热保护探头 20出水支路 21面板 22控制器 23旋钮 24指示灯 25拉门 Q1检火针 Q2高压点火器 L燃气电磁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万基,未经李万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487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推拉杆转向靠背式自行车
- 下一篇:卷闸门传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