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通信用连接器无效
| 申请号: | 99248488.X | 申请日: | 1999-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3965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9-13 |
| 发明(设计)人: | 席承厚 | 申请(专利权)人: | 席承厚 |
| 主分类号: | H01R24/00 | 分类号: | H01R24/00;H01R13/46;H01R13/648 |
| 代理公司: | 小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高家福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连接器 | ||
一种通信用连接器,属电学领域线路连接器类。
通信用连接器,尤指一种能用于组装及成型两形式,可连接任意尺寸的缆线,屏蔽率更完善的连接器。
现有技术如1394形式4PIN的连接器中,主要缺点是铁壳易在冲塑时变形,现有技术中包括上、下两片组合的铁壳及后塞,其中装有一内铁壳,内铁壳中塑料芯连接于一缆线置放在上、下铁壳中,放置时先将塑料芯与缆线的电线部分焊接,再放于上、下铁壳中的一片铁壳中,卡合后再与另一片铁壳相压合而成;这种现有技术缺点是铁壳的孔隙较多,易产生电磁信号干扰,结构强度也不够,缆线外径尺寸大于4.5mm以上的,几乎无法制作;且由于孔隙多,注塑时易因高温高压使铁壳变形或接点短、断路,使不能成型生产,只能组装,不注塑内膜,使缆线易松脱,影响电气特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信用连接器,铁壳孔隙较少,适用于组装及成型两种形式,不限缆线尺寸,屏蔽率更高,防止电磁干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按下列措施实现:连接器包括有:一内芯中设有多数个接脚,上述接脚分别向外延伸突出内芯第一端、一内壳中设有第一容置部,该第一容置部中穿入与内芯结合、一转接头中设有一转接部,该转接部内设有内芯及内壳,内芯与内壳第二端突出于转接头第二端、一缆线固接于内芯的接脚,缆线向外延伸突出于转接头、多数个转接管套接缆线及内芯的接脚、一抗力片内设有多数穿孔,穿孔中可穿设转接管、一前壳内有一第三容置部,第三容置部包复有内芯、内壳、转接头及缆线,缆线第一端自前壳第一端延伸出一后塞组接于前壳第一端,后塞内设有一第四容置部,第四容置部包复有缆线,缆线第一端自后塞第一端延伸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按以下措施实现:内芯呈一“L”字形,下端为内芯第一端,两侧上均设有一孔部;内壳呈一“L”字形,下端为内壳第一端,两侧上均设有一卡榫;卡榫卡置于孔部,将内芯套入固定在内壳中;转接头呈一下圆上方的构形,其下端是转接头第一端,上端突出内芯及内壳的上端;转接头上设有一注塑孔;转接头上设有一压力平衡孔;注塑孔中可注塑形成一内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铁壳内孔隙较少,屏蔽效果好,不限制缆线的尺寸,适用于组装及成型两种形式。
附图图面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壳穿入结合内芯的组合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结合内壳的内芯焊接缆线的组合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壳及焊接缆线的内芯与转接头组装的组合剖示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与内壳及焊接缆线的内芯组装的转接头套接外壳的组合剖视图
兹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1394形式4PIN的通信用连接器,能使用连接4PIN或6PIN的缆线,能减少铁壳内的孔隙,以免铁壳注塑变形,以便提高利用率,避免电磁干扰,提高传输准确性,适用于组装及成型两种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席承厚,未经席承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484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