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用无触点转向信号闪光器无效
| 申请号: | 99243963.9 | 申请日: | 1999-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392692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8-23 |
| 发明(设计)人: | 马国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国生;李端民 |
| 主分类号: | B60P1/12 | 分类号: | B60P1/12;H05B39/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触点 转向 信号 闪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无触点转向信号闪光器。
目前,我国大部分车辆的转向信号闪光器都是机械触点式的,由于其触点工作在大电流的开关状态下,故存在烧蚀触点的问题,也正是这种触点的烧蚀造成了闪光器的工作频率不稳定,可靠性差、寿命短等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性能稳定,工作可靠,寿命长的无触点转向信号闪光器。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该闪光器由压控变频振荡器、电平移动电路、电压变换电路及无触点开关组成,所述压控振荡器的输入接无触点开关的输出,所述压控振荡器的输出接电平移动电路的输入,所述电平移动电路的输出接大功率无触点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出接无触点开关的控制端。
此电压变换电路可以是由接于正电源端与触点开关输出端之间的二极管----电容串联支路组成,其串联点经一电阻接无触点开关的控制端。
此电压变换电路也可以是由接于正电源的振荡电路,由倍压整流电路输出,经一电阻接于无触点开关的输入端。
采用上述方案以后,由于应用无触点开关取代了原来闪光器的机械触点,因此也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触点的烧蚀问题;因为没有了触点的烧蚀问题,就杜绝了老式闪光器的可靠性差,稳定性不好及寿命短等诸多弊病;从而使得车辆运行更加安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另一种电压变换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型图
图1所示车辆用无触点转向信号闪光器由压控变频,振荡器、电平移动电路、电压变换电路、大功率无触点开关构成,其中:
压控变频控制器电路由晶体管T1-T3及外用路R2-R4、R6-R13、C2、C3、D2组成,其输入与大功率无触点开关的输出相连接,形成对于振荡工作的控制,T1晶体管的基极由D2、D6和D7的串联结点上,给T1提供一个基本不变稳的定电位。其发射极经电阻R2与正电流连接,对输出回路V1、灯泡的电流进行检测,以形成频率的变化,其极电极输出之一,由R3R4之间经电容C2与T2基极连接,形成振荡的时间常数电路,另一路则与T3集电极连通,形成一反馈回路,T3的集电极信号也就是压控变频振荡的输出,送到电平移动电路。
电平移动电路由T4、R1、R5组成,其输入R5与压控变频振荡器的输出相连,经T4反相经电阻R1与电压变换电路相接,从集电极输出给大功率无触点开关。
大功率无触点开关由VMOS或FET晶体管V1构成,其输入端与电平移动电路的T1集电极连接,其输出是由源极连接转向信号灯,而另一路作为压控变频电路的控制输入端,它与T2的基极经R9相连。
电压变换电路可以是由连接于正电源的二级管D1与电容C1的串联组成,电容C1的负端与V1的输出端连接,利用负载端电压的变化达到自举的目的,以形成大约2倍电源电压的大功率开关的驱动电压,它由C1的正端经R1与V1的栅极相连。
另一种电压变换电路还可以是由图2所示电路组成,由正电流供电的振荡电路OSC的输出端OUT,经过D1、D2、C1、C2组成的二倍压整流电路得到二倍于电源电压的辅助电源2Vcc,其输出C2“+”端经过电阻R2与大功率无触点开关的输入连接,达到驱动无触点开关的目的。
整个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所述电路装在图3所示外壳中,外壳上的三个插脚B、E、L分别与图一中的三个端子Vcc,电流地及OUT连接,输出OUT,经转向开关分别连接左右转向灯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国生;李端民,未经马国生;李端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439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够安装广告牌的自行车及摩托车车筐
- 下一篇:水泥包装机的输料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