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疗用体温计无效
申请号: | 99243491.2 | 申请日: | 1999-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4206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2-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固 | 申请(专利权)人: | 百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7/22 | 分类号: | G01K7/22;G01K13/00;A61B5/01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任永武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疗 体温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速反应小型电子医疗用体温计。
医疗用的测量患者体温的电子体温计的运用已广为人知。保健领域中的小型电子体温计一般采用具有将热敏电阻或其它温度感测元件包含于内的加长杆部的手持式探针形式。该加长探针是为便于在口腔、直肠或腋下使用而特别构造的。
探针一般由一个带有金属尖端的管体所形成,管体中装设有温度感测元件。
大约从1985年起,由于易读的显示,及同传统水银体温计的3至5分钟相比仅需60至90秒的快速测量时间,小型电子医疗用体温计已具备了一些优势。测量时间的迟滞是因为整个探针的热容量,且实际上是因为将探针放置于患者的体内而使探针附近的体温下降所造成的。
在近10至15年的时间里,已出现了好几种缩短小型电子医疗用体温计测量时间的方法。
比如,美国专利4,183,248揭示了一种电子体温计探针,其包括两个温度感测器和一个加热线圈。该加热线圈是用于探针尖端同其余部分的隔热,以避免长时间的升温延迟。发明者声称已获得了仅需约16秒测温时间的显著进步。
美国专利5,632,555也揭示了一种医疗用体温计,其包括一加热器及一运算能力强大及价格昂贵的微处理器以用以预测算法。该加热器是用于在探针从盒套中取出时,使探针尖端达到一个特定的温度。在此温度被温度感测器实测到之前,预测算法决定了最终温度。发明者声称测量时间大约为4至15秒。
所有这些已知的体温计都有一定的缺陷。尤其是,这些体温计包括带有复杂电路的内建加热器和/或昂贵的微处理器,并不适合家庭使用,因为这些附加元件(加热器、高能耗的加热器控制装置、昂贵的微处理器)使得装置更贵和更庞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家用的快速反应小型电子医疗用体温计,其制造简单且经济,而且与传统的小型电子医疗用体温计相比,能更快地测出患者的体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用以测量患者体温的该快速反应小型电子医疗用体温计包括一探针体,其带有一接触患者组织的金属尖端,该金属尖端包括有一加长管状部及一封闭端,且该金属尖端围绕一基本中空的腔体,它被空气或某种气体和/或一种热容量与空气类似或更小的材料所充满,一温度感测器,它安装于金属尖端的封闭端内,接触面的长度与金属尖端的直径之比至少为三,最好至少为五,而且该体温计未设置其它的加热装置,以避免热量从金属尖端流到探针体的其余部分。
该温度感测器用以产生一个代表金属尖端温度的信号。该带有金属尖端的探针体特别可用于口腔、直肠或腋下。任何已知的温度感测器皆可用,如温度感测电阻器(热敏电阻)。
该快速反应小型电子医疗用体温计还包括一显示该金属尖端温度的显示器。基于患者的组织和金属尖端的接触,所显示的金属尖端的温度接近患者的体温。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人已发现带有金属尖端的探针体的实施不需要另外的加热,并且在金属尖端的长度与直径比至少为三、最好为五的情况下,会使测量时间显著下降。根据本实用新型,金属尖端围绕着一实质中空的腔体,其腔体充有空气或一种气体或一种具有类似热容量的材料。
这意味该腔体中没有注入黏胶使温度感测器固定在金属尖端内。因为金属尖端比较长,即至少是三倍、最好是五倍于金属尖端的直径,所以金属尖端与患者组织之间的接触面积比较大。
该探针体有一个管状塑胶部及一个加长金属尖端,该金属尖端实质上尚包含一管状部份及一封闭端,温度感测器即容置在封闭端的位置。因此,温度感测器通过圆柱状的金属尖端与探针体分开。圆柱状部份通过与患者的组织接触而被加热,因而温度变动的比率即可避免或减少。整个金属尖端与患者的组织接触,因此也被加热。因为人体的热容量比金属尖端的热容量大得多,金属尖端被加热时基本上不会使患者的组织冷却。美国专利号4,183,248中的加热装置被本实用新型中直接与患者组织接触的管状加长金属尖端所替代。管状加长金属尖端在其封闭端通过温度感测器与探针的余部之间形成热隔绝,以免尖端所收集到的热能被传导至体温计的外壳。
该温度感测器最好是制成扁平状并装设于探针体的金属尖端内,并且它在静止/不动的空气中的最佳热时间常数小于4秒。热时间常数定义为感测器温度达到温差的63.2%的时间段。
探针体的金属尖端的长度至少为10毫米,最好为12至15毫米,且其直径为3至4毫米。该探针体应制成尽可能长。但是应当确保金属尖端的整个接触面能保持与人体组织的接触。
金属尖端的厚度最好小于0.12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百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百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434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冷冻回路用电动针阀及其具有该针阀的冷冻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夯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