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横梁摆缸轴环配流液压马达无效
| 申请号: | 99238979.8 | 申请日: | 1999-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4028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0-25 |
| 发明(设计)人: | 余启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启平 |
| 主分类号: | F15B15/04 | 分类号: | F15B15/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横梁 摆缸轴环配流 液压 马达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横梁摆缸轴环配流液压马达;属于机械领域的液压传动元件。
液压马达是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执行元件,为工作机输出转速和扭矩。现有技术中按高压油输入油缸的油道分布方式分为外壳体内藏油道及曲轴内含油道两类。①外壳内藏油道液压马达的缺陷是壳体内藏有5条或以上细长高压油道,对壳体强度及铸造技术水平要求高,高压油口接合位置容易出现渗漏现象,但这类产品中,横梁摆缸式产品有体积细小加工工艺简单优点;②曲轴内含油道为轴环配流技术类液压马达,壳体内没有高压油道,这类技术实现配流环平面平移运动的现有技术结构可靠性不高,市场上这类产品很少,但这类技术可有效克服高压油口接合位置渗漏缺陷,对壳体机械性能要求不高。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对现有技术优点进行综合,克服现有缺点,提出一种技术结构可靠、体积小、加工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提高密封性的新型的横梁摆缸轴环配流液压马达;提出一种简单可靠结构以实现配流环平面平移运动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体积小、降低材料工艺成本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提高密封性能,克服高压油口接合位置容易出现渗漏的现象,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壳体(1)与后盖(15)固定连接,曲轴(7)与输出轴(5)固定接合支承在两端轴承组(2)两端,曲轴(7)上套有配流环(3),配流环(3)上均布有与由横梁摆缸(9)、柱塞(10)及配流环(3)本体组成的油柱腔对正的数量相同的配油窗口,柱塞(10)与配流环(3)接触面由弹簧(11)预紧密封,配流环(3)一端分布加工有平行对称的平面套入平移框(4)内腔内可作直线方向来回平移运动,平移框(4)又套入限向板(8)内腔,平移框(4)可连同配流环(3)一起在另一方向直线来回平移运动,配流环(3)同时受由两个独立的直线方向来回平移运动的复合限制,只能作平面平移运动,不能绕自身轴心线转动或摆动。
柱塞(10)的与配流环(3)接触区处,轴向方向尺寸比沿配流环(3)外侧圆周方向尺寸大。
曲轴(7)与输出轴(5)固定结合而成传统曲轴偏心结构及完成功率输出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采用配流环(3)与平移框(4)、平移框(4)与限向板(8)之间的由两个独立的直线来回平移运动的复合限制结构复合而成配流环(3)平面平移运动,结构简单可靠、阻止配流环(3)绕自身中心线旋转受力性能好,加工容易;由于采用横梁摆缸结构,体积小,工艺简单;由于采用轴环配流结构,降低了对铸铁件材料要求,克服了高压油口接合位置容易出现高压渗漏的现象。由于采用了柱塞(10)的与配流环(3)接触区处,轴向方向尺寸比沿配流环(3)外侧圆周方向尺寸大,缸径加大时,接触区处所承受单位面压仍然较低;由于采用了配流环(3)配流环(3)将传统偏心曲轴分成曲轴(7)、输出(5)两段或多段固定接合,可使曲轴(7)的柱径在强度足够条件下尽量缩小,装入配流环(3)不受偏心距大小影响,节省材料,从而也缩小整体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F-F剖视图。
图3为图1的K-K剖视图。
结合上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壳体(1)与后盖(15)固定连接,曲轴(7)与输出轴(5)固定接合支承在两端轴承组(2)中,曲轴(7)上套有配流环(3),配流环(3)上均布有与由横梁摆缸(9)、柱塞(10)及配流环(3)本体组成的油柱腔对正的数量相同的配油窗口,柱塞(10)与配流环(3)接触面由弹簧(11)预紧密封,柱塞(10)的与配流环(3)接触区处,轴向方向尺寸比沿配流环(3)外侧圆周方向尺寸大,配流环(3)一端分布加工有平行对称的平面套入平移框(4)两侧同样加工有平行对称的平面内腔,配流环(3)可作D1方向直线来回平移运动,平移框(4)外侧平行对称的平面又套入限向板(8)内平行对称的平面内腔,平移框(4)可连同配流环(3)一起在D2方向直线来回平移运动,配流环(3)同时受由平移框(4)和限向板(8)共同作用产生的由D1和D2两个直线方向来回平移运动的复合运动限制,只能作平面平移运动,不能绕自身轴心线转动或摆动,实现配流环(3)上均布的配流窗口始终与各自对应的由横梁摆缸(9)、柱塞(10)及配流环(3)本体所组成的油柱腔相通,D1与D2方向互成90°交角时的效果最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启平,未经余启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389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