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库管道排空自动进气阀无效
| 申请号: | 99231680.4 | 申请日: | 1999-05-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4131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03 |
| 发明(设计)人: | 许行;艾有福;张洪兴;姜光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
| 主分类号: | F16K31/18 | 分类号: | F16K31/18;B67D5/32 |
| 代理公司: | 重庆西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康海燕,胡荣珲 |
| 地址: | 400016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油库 管道 排空 自动 气阀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储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油库管道排空的自动进气阀。
通常,油库在收发油作业完毕或因设备及管道损坏需维修,都要排空管道中的油品。传统排空作业由人工完成,排空前,先关闭油罐进出油控制阀,然后沿线开通排空管道上的阀门;排空时,开启储油罐前进气支管上的阀门,依靠大气压力的作用和管道的坡度,使空气进入管道,油品排空进入放空罐中;排空后,关闭进气支管的阀门和排空管道上的所有阀门。这种作业方式主要存在着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因为储油罐和放空罐的距离较远,联络困难,使操作不方便:二是排空后容易忘记关闭进气支管的阀门,导致下次输油时,油品从进气支管口冒出,造成跑油事故;或油气由管道排出,造成人员中毒,危及人生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工艺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油库管道排空时能自动进气,并有阻油和隔离油蒸气功能的油库管道排空自动进气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油库管道排空自动进气阀,包括阀体和阀体上盖、阀体下盖、封盖体等,阀体上盖的上端设密封体,下由弹簧压紧,密封体与封盖体滑动配合;阀体内设浮球,浮球中心固定一导杆,导杆上固定一锥度阀芯,与之配合的锥度阀体设置在阀体下盖的下端。阀体上盖中固定定位板和挡圈,导杆由定位板中心穿过,阀体内设与浮球大小相应的定位框,密封体为一凹形腔体,腔罐设侧孔。阀体下盖中部设圆环支座支撑浮球,圆环支座侧壁开侧槽;阀体下盖的下端与接头螺纹连接。在密封体、锥度阀芯上以及阀体的各结合处设密封圈或密封垫。
本阀安装于油库的油罐进气支管上,其工作过程如下:(1)进气:管道排空时,阀体内部产生负压,当负压达到一定限值,密封体克服弹簧的弹力向下移动,空气从密封体中心,通过侧孔经由阀腔再由浮球圆环支座的侧槽进入到管道,将管道中的油品沿线压进排空罐内。(2)阻油:管道未排空时,管道中的油品受罐内静压的作用进入阀腔,使腔内的浮球上浮,当浮球达到一定位置,浮力的作用使定位在浮球导杆上的锥度阀体芯与阀体上盖上的锥度阀体贴合,可靠阻止油品外泄。(3)隔离:管道排空后不存油期间,虽然浮球未起浮,锥度阀体处于未关闭状态,但顶部密封体在弹簧作用下与封盖体密合,保证管道内部与外部环境隔离,有效防止油蒸气排入空气之中。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弹簧钢丝的直径和进口密封圈的厚度来调节排空自动进气阀的开启压力和进气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一是能自动进气,由于无需每次排空管道中的油品时,必先开启进气支管上的阀门,使操作变得方便;二是能自动阻油,即使排空作业完毕后,操作人员忘记关闭进气支管阀门,下次收发油作业也不会发生跑油事故;三是能自动隔离油蒸气,管道在排空后残留的油品蒸发产生的蒸气不会进入到大气之中。因而可消除罐室或操作间由于油气浓度过大而引起的人员中毒的不安全因素。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油库管道排空自动进气阀结构图。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自动进气阀包括阀体12,阀体12上下为进口和出口,进口由封盖体1和上盖6连接而成,接合处由密封垫5密封。出口由接头16和下盖14组成,连接处由密封垫5密封。上盖6、下盖14与阀体12接合处也用密封垫5密封。上盖内设密封体2,密封体2为一凹形腔体,腔壁设侧孔3用以通气。密封体2底部由弹簧4向上顶住,密封体2与封盖体1滑动配合,结合处设密封垫5密封。阀体12内设一浮球11,浮球11由下盖14中部的圆环支座20支撑,圆形支座20开有侧槽,用以通空气。浮球11中心固定一导杆9,导杆9上固定一锥度阀芯15,与阀体上盖6下端的锥度阀体17配合形成锥度阀,并由O型密封圈10密封。进口中还固定有一定位板8和挡圈7,导杆9从定位板8中心穿过,对锥度阀起导向作用,使之准确密合。在阀体12内还设有一定位框13,与浮球11大小相应,用以定位下落的浮球11。为便于操作者观察,阀体12一侧采用透明设计,用螺钉19固定一透视板18,其与阀体12结合处用密封垫5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316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自动补充油的动力钳扭矩传感器
- 下一篇:减压过滤用漏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