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窗帘拉引导块无效
申请号: | 99230873.9 | 申请日: | 1999-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3587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1-19 |
发明(设计)人: | 柯坤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坤荣 |
主分类号: | A47H5/03 | 分类号: | A47H5/03 |
代理公司: | 云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行健 |
地址: | 台湾省高雄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窗帘 引导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窗帘装置上使用的配件。
窗帘装配於建筑物,除具有遮阳效果外,对于现代之居室而言,也是一种保障隐私之遮蔽物,并逐渐成为一种美化居住环境之装饰物。
一般窗帘主要靠一帘布沿涡轨横移,以造成窗帘之启闭,而帘布之所以能够在涡轨中横移,主要靠窗帘顶缘与数滚轮勾结,而滚轮则在涡轨中滚动。滚轮之移动则靠一导块之拉引。
现有窗帘拉引导块1,主要包括:
一拉引板2:拉引板2上部为套环3,套环3下缘延伸一挂板4,挂板4未端为一挂孔5,供窗帘顶部之挂钉勾结;拉引板2套环3左、右二端面内缘延伸一左、右阻板6、7(或称左、右凸肋)。
一左轮座8:以一中央为透孔之左隔板9为主体,左隔板9之外径略大於套环3左凸肋6之内径,左隔板9一侧自孔缘延伸为凸管10,左隔板9另一侧自相对面延伸为一左滚轮11;左轮座8之凸管10由套环3左侧伸入套环3之环孔12,左隔板9以材质之塑性迫入左凸肋6内侧,以结合拉引板2。
数滚珠13,设於左轮座8凸管10外缘。
一右轮座14:以一中央为透孔之右隔板15为主体,右隔板15之外径略大於套环3右阻板7之内径,右隔板15一侧自孔缘延伸为凸管16,凸管16外径略小於左轮座8凸管10之内径;右隔板15另一侧自相对面延伸为一右滚轮17,右轮座14之凸管16由套环3右侧伸入套环3之环孔12,右隔板15亦以材质之塑性迫入右阻板7内侧,以结合拉引板2。且右轮座14之凸管16恰插置性迫入左轮座8之凸管10内缘,以结合左轮座8。
该现有窗帘拉引导块1主要靠滚珠13滚动,使左、右滚轮11、17转动更为顺畅,并降低滚动时之摩擦,但仍存在下列缺点:
1、滚珠13滚动时,两两滚珠间会产生摩擦与碰撞,造成滚珠加速磨损。
2、除加速磨损外,亦会增加滚动之阻滞。
3、而且滚珠13之噪音,有碍居家宁静。
4、右轮座14之凸管16虽以插置性迫入在左轮座8之凸管10内缘,以结合左轮座8,但此结合性乃以材质特性为主,容易滑脱,结合稳固性不足。
5、拉引板2左、右二端面内缘延伸一左、右阻板6、7,由於左、右阻板6、7设於拉引板2左、右二端面,使左、右轮座8、14之左、右隔板9、15进入拉引板2之环孔12后,间距过大,而使左、右隔板9、15进入拉引板2之环孔12后容易左右松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窗帘拉引导块,使其转动顺畅,且增加结合强度、延长使用寿命与有助宁静。
本实用新型结构:包括有一拉引板,拉引板上部为套环,套环下缘延伸一挂板,挂板未端设挂孔,拉引板套环上设有带数个滚珠的滚轮,一限制帽套内侧轴向延伸数条对应两两滚珠间隙之歧爪,所说歧爪插置于滚轮的两两滚珠间隙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由於限制帽套轴向延伸数条对应两两滚珠间隙之歧爪,因此阻隔两两滚珠间之摩擦与碰撞,可降低摩擦与碰撞所产生之噪音,以免窗帘拉引时影响居室宁静,且可延长滚珠使用寿命,还可使其转动顺畅,并增加结合强度。
图1为现有窗帘拉引导块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的组合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使用状态示意图。
实施例:见图2-4。本实施例包括:
一拉引板18:拉引板18上部为套环19,套环19下缘延伸一挂板20,挂板20未端为一挂孔21,供窗帘26顶部之挂钉27勾结;拉引板18套环19内缘环设左、右凸肋22、23;且左、右凸肋22、23间形成一环糟24;挂板20正反二侧设有一凸柱25,该凸柱25系限制拉引板18旋摆角度,避免拉引板18因旋摆角度过大而触及滑轨。
一左轮座28:以一中央为透孔之左隔板29为主体,左隔板29之外径略大於套环19左凸肋22之内径,左隔板29一侧自孔缘延伸为凸管30,凸管30外侧设一环糟31,左隔板29另一侧自相对面延伸为一左滚轮32;左轮座28之凸管30由套环19左侧伸入套环19之环孔33,左隔板29以材质之塑性迫入左凸肋22内侧,以结合拉引板18;并左轮座28之环糟31对应套环19之环槽24;凸管30内侧设一凸肋34;
数滚珠35,置於左轮座28凸管30外缘之左隔板29上;且滚珠35略纳於左轮座28之环槽31与套环19本体内缘之环槽24间,仍可无碍滚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坤荣,未经柯坤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308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适合于大功率的振冲用减震器
- 下一篇:光学显微镜载物台用的自动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