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拷克车线头吸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9226837.0 | 申请日: | 1999-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402699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0-25 |
发明(设计)人: | 卢金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金荣 |
主分类号: | D05B65/06 | 分类号: | D05B65/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公用事业管理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美英 |
地址: | 20110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拷克车 线头 吸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拷克车附加的线头吸入装置。
平车原理是这样的:将织物置于缝纫机台板上,放下压布脚压住织物,接着踩下脚踏开关,启动缝纫机,利用送布齿之往复运动,配合作业员之推力,将织物依照既定方向往前推送,其间再由车针将线轴携带的上线与梭心携带的底线相锁,使织物定型。
至于考克车原理大致与平车相同,唯其针数与线数相对较多,较普遍的二针四线,亦即,每针各携带一线,而与另二线联锁,主要用于包缝。由于织物系被数线相联锁而成;因此,较平车仅有上线和底线相联锁来得牢固,故又称安全缝,其车缝流程如图1所示。
然而,常用之拷克车也有其缺点,那就是,由数线联锁而成之线头会残留在第二件以后之织物上;因为,当第一件织物缝妥后,紧接着便要将线头切断(有关切断线头方法,较早的拷克车系用刀剪或以裁布边刀剪断,属于人工作业;目前较先进的拷克车用气动刀具自动切断),使线头与织物分离,但为避免重新穿针引线之麻烦,故不可能将线头从根部剪断;换言之,总会余留一端线头12在车针14上,其情况如图2所示。因此,当接着缝一织物13时,前述线头12就会残留织物13上(参见图3),如此周而复始,不断重复发生,使得第二件以后之织物13前端都会残留一段线头12。
至于残留线头之处理方式,一般而言,对于普通之织物大多不予理会,任令线头残留织物上;较高级织物因事关品牌信誉,则会进一步加以妥善处理,亦即,将残留线头剪断后,再将剪断处缝合,以防缝线从剪断处虚脱;或者采用回针方式,直接将线头车缝于织物上。
而对于残留于织物上线头,无论是否加以处置都有其问题,如不处理任令其留在织物上,自是有碍观瞻,若加以处理,则徒增生产成本。因此,根本解决之道就是,将余留在车针上那一段线头包缝于织物,如此便可避免线头残留于织物上,既不用担心线头残留于织物而破坏美观,又可省略处理线头之成本,实为两全其美之计。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乃在解决上述问题与缺点,而提供一种拷克车线头吸入装置。
本实用新型之拷克车线头吸入装置是这样实现的:主要包括一真空发生器1及一吸管12,所述的真空发生器为根据文氏管原理操作之气压元件:真空发生器1安装于拷克车适当位置,外部具有一压力源入口3、一工作管路出口4及一排气口5,其特征在于:压力源入口3与气压源空气压缩机8连接,工作管路出口4连接至吸线管2;所述吸线管2安装于拷克车9上针板10底下;该吸线管2具有对立的二端,第一端为管接头6,以连接真空发生器1之工作管路出口4,第二端为吸入口7,该吸入口7延伸至针板10上的车针通道11。
本实用新型的吸入装置之优点是:当车缝作业完成,以至启动刀具切断线头时,压缩空气将紧接着流入真空发生器,而产生文氏管效应,籍以一效应造成之压力差,将余留于车针上线头吸入吸线管,再于随后车缝作业时将吸入之线头包缝于织物,避免线头残留于织物上,解决线头残留于织物上所造成之不美观缺点,或者省略进一步处理残留线头之成本。
本实用新型达成上述目的之技术内容及其它特点参照下面附图和实施例说明如下:
图1:为常用拷克车作业流程图;
图2:为线头余留在车针上示意图;
图3:为线头残留在织物上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拷克车线头吸入装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吸线管固定于针板底下立体图;
图6:为装有线头吸入装置之拷克车作业流程图;
图7:为线头被吸入吸线管之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吸力;
图8:为线头包缝于织物示意图;
图4是一种具体实现本实用新型之拷克车线头吸入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其主要包括一真空发生器1及一吸线管2,所述的真空发生器为根据文氏管原理操作之气压元件,俾于压缩空气流入时造成真空,籍此一真空气压现象产生吸力,将线头吸入吸线管2,由于真空发生器1系属已知技术,故进一步说明实无必要。真空发生器1安装于拷克车适当位置,外部具有一压力源入口3、一工作管路出口4及一排气口5,其中压力源入口3与气压源(空气压缩机)8连接,工作管路出口4连接至吸线管2,排气口5旨在将气压体排放于大气。前述吸线管2安装拷克车9上不妨碍缝纫作业位置,较佳者系如图5所示,将吸线管2固定于针板10底下。该吸线管2具有对立的二端,第一端为管接头6,以连接真空器1之工作管路出口4,第二端为吸入口7,该吸入口7延伸至针板10上的车针通道11,便于将余留在车针14上的线头12吸入吸线管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金荣,未经卢金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268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螺旋叉式直线弧线剪板机
- 下一篇:新型滤板滤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