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热保温酒壶无效
| 申请号: | 99219814.3 | 申请日: | 1999-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3587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1-19 |
| 发明(设计)人: | 郭振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振海 |
| 主分类号: | A47G19/12 | 分类号: | A47G19/12 |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进 |
| 地址: | 271212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热 保温 酒壶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餐具用品领域。
饮酒是多数人的爱好和习惯,适量的饮酒可以达到养筋活血,健胃增进食欲,以达强身健体的目的。常饮白酒的主要成份是乙醇,但也含有少量的醛,醛这种化合物对人体是有害的,人们可以在饮酒时去除或部分去除它。去除醛的方法就是加热白酒,醛的沸点低于乙醇,当酒的温度达25-30℃时,醛就会挥发掉。再一方面,人们若常饮凉酒,易得胃病,也会导致手颤等其它疾病,有害健康。饮酒最佳温度为30-35℃。传统的给酒加热方法是用开水烫或放在炉旁烤,这些方法存有以下弊端:首先,升温时间长,当宴席上人数多时,烫酒不及时,且需耗费大量开水;其次,传统的热酒方法不易保持温度和控制温度,也不卫生,在斟酒过程中,极易将烫酒的开水滴入菜盘和酒杯里;再次,在酒店宾馆及家庭的很多宴席上,有些人直接将酒瓶放入开水中进行加温,由于玻璃存在热胀冷缩的原因,酒瓶易造成开裂形成浪费,有时还会出现划伤人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升温快、保温性能好、不易破碎的电热保温酒壶。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由不锈钢板材制成的,它是由壶体、壶嘴、壶盖、壶底和壶把手组成。其中,壶体是由外壳和内胆组成,在外壳和内胆之间加有保温层;壶嘴内侧装有测温计;壶体和壶嘴之间有连接片,壶底上带有电加热器。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
图1:本实用新型剖面图。
图中:1为壶体。2为壶嘴,3为壶盖,4为壶底,5为壶把手,6为外壳,7为内胆,8为保温层,9为测温计,10为电加热器,11为电热绕组,12为上圆盘,13为下圆盘,14为石棉板,15为上绝缘板,16为下绝缘板,17为绝缘管,18为插座,19为连接片。
本实用新型是由壶体(1)、壶嘴(2)、壶盖(3)、壶底(4)和壶把手(5)组成的,壶体(1)是由外壳(6)和内胆(7)组成,在外壳(6)和内胆(7)之间加有保温层(8);壶嘴(2)的内侧装有测温计(9);在壶体(1)与壶嘴(2)之间有连接片(19);壶底(4)上带有电加热器(10)(见图1)。其中,电加热器(10)是由电热绕组(11)、上圆盘(12)、下圆盘(13)、石棉板(14)、上绝缘板(15)、下绝缘板(16)、绝缘管(17)和插座(18)组成,在上绝缘板(15)和下绝缘板(16)之间装有电热绕组(11),再将石棉板(14)放在下绝缘板(16)下侧,上圆盘(12)和下圆盘(13)分别放置在上绝缘板(15)上侧和石棉板(14)下侧,然后用螺钉将上圆盘(12)、上绝缘板(15)、电热绕组(11)、下绝缘板(16)、石棉板(14)、下圆盘(13)与壶底(4)联结牢固,电热绕组(11)外露部分套上绝缘管(17)后,再将其连接在壶底(4)外侧的插座(18)上;上圆盘(12)和下圆盘(13)是由生铁制成;壶体(1)、壶嘴(2)、壶盖(3)、壶底(4)、壶把手(5)和连接片(19)是由不锈钢板材加工制成的;上绝缘板(15)和下绝缘板(16)是由耐高温的云母片制成。
当壶底(4)上的电加热器(10)接通电源后便会产生热量,电热绕组(11)下部有石棉板(14)进行隔热,禁止热量向下传递,热量只能通过上绝缘板(15)向上传递给酒液进行加温,所以酒液升温快,由于电热绕组(11)及插座(18)周围具有很高绝缘性能,所以很安全。
本实用新型由于壶体(1)是采用由外壳(6)和内胆(7)组成的双层结构,中间有保温层(8),保温层(8)可以隔绝空气起到保温作用。而且上圆盘(12)和下圆盘(13)是由生铁制成,可以储存一定热量,使酒壶在断电后仍能将保持的热量不断地供给酒液,使酒液的温度在一小时内可保持在所需要的温度范围内。测温计(9)主要用来测温,以便人们控制所需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采用不锈钢板材为原料,与原来的瓷具酒壶相比具有很高的抗摔砸能力,电热绕组(11)可以采用镍铬铝合金材料制成,其耐高温抗氧化,使用寿命极高,损坏后很容易更换,且维修方便。本实用新型为餐具用品领域提供了一种新型实用的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振海,未经郭振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198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