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槌击工具无效
| 申请号: | 99210876.4 | 申请日: | 1999-05-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3650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2-23 |
| 发明(设计)人: | 林重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重江 |
| 主分类号: | B25D1/12 | 分类号: | B25D1/12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 |
| 地址: | 台湾省台中市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工具 | ||
本实用新型是与手工具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槌击工具。
图1所示,其一般习用的槌击工具50(如榔头等)如具主要包含有一槌体51及一手柄52;其中:
该槌体51是以金属制成。
该手柄52是为木制,其一端插设入该槌体51上所开设的连结孔511中,藉以连结该槌体51,且该手柄52具有一顶侧521及一底侧522,而自该顶侧521至该底侧522所形成的方向是同于该槌体51的槌击方向。
藉此,使用者可以手握持该手柄52,藉以挥动该槌体51来槌击物件,以进行槌击工作(例如:将一铁钉槌击入二叠合的木板中,藉以连结该二木板等等)。
然而,该槌体51在槌击物件时将会产生反力,并经由该手柄52而传递至使用者的手部,使得使用者的手部容易因震荡而产生酸痛、麻痹等不适。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槌击工具,是一可减低使用者的手部因槌击时的反力而产生酸痛、麻痹等不适。
用以达成前揭的创作目的,本实用新型所利用的技术手段在于更设有至少一减震块,是设于本实用新型所揭的槌击工具的手柄的顶侧或底侧上,且该吸震块具有多数横向穿贯其两侧的穿孔,藉以使用者可以手握持该手柄,使其手部施力部位位于该减震块上,且使用者挥动该槌体槌击物件时,该等穿孔可吸收该槌体因槌击物件所产生、并经该手柄所传递至的部份反力。
其中是包含有二吸震块,且是分别设于该手柄的顶、底侧。
其中该手柄的顶侧及底侧各开设一长凹槽,且各该长凹槽的槽底分别具有三个结合孔;各该减震块是配合各该长凹槽的形状而呈长块状,其底部对应各该长凹槽的结合孔的形状及位置而设有三个结合柱,藉以各该减震块可分别以其结合柱插入所对应的长凹槽的结合孔中,并配合使用粘著剂,使该二减震块分别结合于该二长凹槽中,而分别位于该手柄的顶、底侧。
其中该等穿孔是包含有多数椭圆形穿孔及多数个圆形穿孔,且该等穿孔是沿该减震块的轴向呈列相间排列。
其中各该穿孔间的区隔柱是呈半圆球形。
其中各该穿孔间是呈相连通状。
其中各该穿孔间的区隔柱呈方锥形。
为了让贵审查委员能更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功效,兹举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下列图示详细说明之;其中:
图1是习用槌击工具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构件分解图;
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是沿图3中的4-4线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6是沿图5中的6-6线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8是沿图7中的8-8线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0是沿图9中的10-10线的剖视图。
请参阅图二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槌击工具10是包含有一槌体11、一手柄12以及二减震块13;其中:
该槌体11是以金属制成。
该手柄12是为木制,其一端插设入该槌体11上所开设的连结孔111中,藉以连结该槌体11;该手柄12具有一顶侧121及一底侧122,而自该顶侧121至该底侧122所形成的方向是同于该槌体11的槌击方向;又,该手柄12的顶侧121及底侧122各开设一长凹槽123,且各该长凹槽123的槽底分别具有三个结合孔124。
各该减震块13是配合各该长凹槽123的形状而呈长块状,其底部对应各该长凹槽123的结合孔124的形状及位置而设有三个结合柱131,藉以各该减震块13可分别以其结合柱131插入所对应的长凹槽123的结合孔124中,并配合使用粘著剂,使该二减震块13分别结合于该二长凹槽123中,而分别位于该手柄12的顶、底侧121、122;又,各该减震块13分别具
有多数贯穿其两侧的穿孔132,是包含有多数椭圆形穿孔132A及多数圆形穿孔132B,且该等穿孔132是沿该减震块13的轴向呈一列相间排列。
藉此,使用者可以手握持该手柄12,使手部的施力部位分别落于该二减震块13上,且使用者挥动该槌体11槌击物件时,各该减震块13上所设的穿孔132可吸收部份由该槌体11因槌击物件所产生、并经该手柄12所传递至的反力,而可减低使用者手部所受到的震动,达成减轻使用者的手部酸痛、麻痹等不适的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重江,未经林重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108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性脓肿冲洗治疗针
- 下一篇:一种玻璃管压轮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