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身运动变轮距健骑自行车无效
申请号: | 99202615.6 | 申请日: | 199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3603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1-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K17/00 | 分类号: | B62K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5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身 运动 轮距 自行车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人力驱动全身运动的变轮距健骑自行车。
现有的手脚驱动健身自行车,如美国专利3895825、4437677、5280936以及中国专利(专利申请号93101958.3)和专利96207625.2是一种集健身、代步、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健身自行车,它是采用手脚并用的作功方式,在骑行过程中,手臂、腿脚和腰部都能得到全面锻练。
上述手脚驱动健身自行车存在着如下不足:车架、转向系统结构复杂,转向系统采用柔性机构使安装和调整都很困难,转向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有滞后现象,前轮两侧的脚蹬杆防碍轮径的增大并占用较多停车空间,由于驱动机构采用曲柄连杆机构,把立杆在摆动过程中有两个前后转折点,当摆动不到位时会出现“拉空”现象,此对初学者感觉特别明显。
为弥补上述专利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采用刚性转向机构,车座上下起伏运动,后轮轴皮上装有双向驱动器,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简单动力操作机构、转向,安装、调整都很方便,动感更强、动作更协调、更容易使用的无“拉空”现象的全身运动变轮距健骑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全身运动变轮距健骑自行车,它主要由车架、车座、前轮、后轮、车把、刹车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把立杆与前叉刚性连接并共同装在前叉套管中与前叉套管同轴,脚蹬摆杆与前叉套管刚性连接,脚蹬摆杆与车架左端通过前轴连接,前叉套管与脚蹬摆杆可同时在把立杆的带动下绕前轴转动,脚蹬摆杆与座杆之间通过连杆两端的铰链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手脚驱动健身自行车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车架及整车结构简单;
2转向系统采用自行车的刚性转向结构;
3骑行中的稳定性好;
4摆动处于任意位置时均不会出现“拉空”现象,易于操作;
5随着轮距的伸长和收缩具有节奏性的起伏运动。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车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前轮、前叉、把立杆、前叉套管和脚蹬摆杆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整车前轮1作相对于后轮12的前伸运动而使轮距增大的结构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脚蹬摆杆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车架结构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车架11、车座14、前轮1、后轮15、车把8、刹车4组成,把立杆7与前叉3刚性连接并共同装在前叉套管6中与前叉套管6同轴,脚蹬摆杆9与前叉套管6刚性连接,脚蹬摆杆9与车架11左端通过前轴5连接,前叉套管6与脚蹬摆杆9可同时在把立杆7的带动下绕前轴5转动,脚蹬摆杆9与座杆13之间通过连杆10两端的铰链连接。车架11为二根侧向呈直线状的截面扁形的双梁结构,车架11两端均为平叉结构。脚蹬摆杆9为一端与前叉套管6刚性连接、另一端与脚蹬板23连接,有一个交叉垂直于前叉套管6的孔、中间有两个分别与连杆10和连杆22端部铰链连接的孔、侧向呈弯曲状的结构。座杆13为一矩形管,其前部通过轴12安装在车架11上,管的一端与连杆10通过铰链连接,另一端安装可沿座杆13调整位置的车座14。前轮1的轴皮上装有超越式单向机构2。后轮15的轴皮上装有双向驱动器17。前轮1、前叉3、脚蹬摆杆9、把立杆7及车把8绕车架9左端轴5顺时针转动使前轮1作相对于后轮15的前伸运动而使轮距增大,以相反方向转动使后轮15作相对于前轮1的补进运动而使轮距缩小。由车把8、把立杆7、脚蹬摆杆9与前叉套管6、座杆13及车座14组成人力驱动机构。车架11右端装有后驱动轮15,车架11中部右梁下面安装中轴20、链盘21、曲柄19,在脚蹬摆杆9的中部通过铰链装一连杆22,连杆22与中轴20上的曲柄19通过铰链连接,在连杆22与曲柄19连接的轴上装有两根储能弹簧18,两根弹簧18另一端分别固定在中轴20两侧的车架11上,前、后轮上装有线闸和抱闸刹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工业大学,未经甘肃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026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