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叠式连接器无效
| 申请号: | 99200671.6 | 申请日: | 1999-0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3598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1-19 |
| 发明(设计)人: | 林明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琪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639 | 分类号: | H01R13/639;H01R13/514;H01R13/5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穆魁良 |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特指一种叠式连接器。
常用的叠式连接器如图1所示,在金属固定板10的上、下容槽100和101中分别铆固D形的第一和第二插座11和12,第一插座11的后下方设有凸形承座13,供第一和第二插座11的各导电端子110对应贯穿,凸形承座13两侧的扣块131扣止于固定片10向后延伸的两肩片102定位,在两肩片102上各开设两贯穿孔103供固定插脚104的针脚105插入中央夹片106包夹两贯穿孔103将连接器1固定在主机上,一般第一插座11的导电端子110为9对,第二插座12的导电端子为25对,都集中在承座13的中央位置。其主要缺陷在于:
1、承座的体积和重量都较大,仅有中央导孔部位的结构具有导正导电端子的功效,其两侧则无效用,却遮盖抵压下方与主机的板面,减少主机板可利用的空间。
2、承座两侧的扣块扣合于固定板的弯折形成的肩片上,再用固定插脚穿过肩片的贯穿孔与主机固接,其结构和组装繁琐,且结合的稳固性较差。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人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创造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式连接器,第二插座的绝缘座体向后延伸不逾越该插座的肩片,使固定于第一和第二插座之间的承座两侧释放出更多的自然空间,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达到减少材料和重量,降低成本,提高主机板可利用的空间,组装容易和结合稳固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叠式连接器,包括在固定板上设有分别供第一和第二两插座定位的上、下两容槽,该两插座的导电端子穿插该承座对应的复数两导孔,其特征在于:该承座的两侧边形成开放的自由空间,其顶端两侧设有钩块与第一插座的钩槽钩固。
该固定板各容槽的对应侧边设有铆合管对应穿入插座的铆合孔内铆固;该第二插座的绝缘体两侧向后方延伸不逾越第二插座的肩片,与主机组接的固定插脚为铆合片上设有铆合孔再连续弯折出L形的针脚,其圈套于固定板的铆合管上铆合于固定板与第二插座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是:
1、由于承座结构的精巧设计及第二插座的绝缘座体向后延伸不逾越该插座的肩片,承座与第一和第二插座组接后释放出更多的自由空间,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提高主机板可利用的空间。
2、由于固定插脚夹设于固定板与第二插座之间并与主机铆固定位,使组装简易快速,结合稳固不易动摇。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再作进一步说明如下:
图1为常用连接器的后视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参阅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固定板2的上、下方分别设有供第一和第二插座3和4定位的上、下容槽20和21,该固定板2各容槽的对应侧边设有铆合管200和210对应穿入插座3和4的铆合孔30和40内铆固。承座5和其底板52上分别设有第一和第二导孔50和51供第一和第二插座3和4的导电端子31和41贯穿定位,该承座5的两侧边形成开放的自由空间53,其顶端两侧设有钩块54与第一插座3的钩槽钩固。第二插座4的绝缘体两侧向后方延伸不逾越第二插座的肩片42,与主机组接的固定插脚43为铆合片431上设有铆合孔430再连续弯折出L形的针脚432,其圈套于固定板2的铆合管210上铆合于固定板2与第二插座4之间,具有组装简便快速和结合稳固不易动摇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琪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琪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006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骨钉
- 下一篇:铝合金发动机气缸复合镍陶层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