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治抗性害虫的混合杀虫剂无效
| 申请号: | 99106158.6 | 申请日: | 1999-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272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08 |
| 发明(设计)人: | 孟香清;芮昌辉;范贤林;卢美光;赵建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N57/10 | 分类号: | A01N57/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治 抗性 害虫 混合 杀虫剂 | ||
本发明涉及以拟除虫菊酯、乙硫磷为有效成份,用于防治抗性害虫的复配杀虫农药混合液剂,上述成份配合乳化剂、溶剂、渗透剂和/或增效剂等组成的复配液剂,对多种农业害虫具有增效的防治作用,特别是对抗性害虫有很强的增效防治作用。
通常大量而单一地使用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有机磷类等农药防治害虫,导致多种害虫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从而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杀虫剂的防治效果日益下降,增加了投入,减少了投资效益比,污染了环境,增强农药对害虫的田间选择压,使害虫抗药性发展进一步加速,直至造成防治失败,严重减产的恶性后果。六十年代初美国乔治教授提出了抗性治理多作用点理论,当前世界上对害虫抗性治理策略,主要有饱和治理、适度治理和多作用点治理三种,农药混合液剂是多作用点治理的具体方法。目前所用的混剂大部分为二、三元复配混剂,对害虫抗性发展的延缓作用和对害虫的防治作用明显优于单剂,但混剂的增效幅度和防治效果因组分和配比的不同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国专利ZL92104344.9杀虫农药混合液剂灭铃灵,采用以三氟氯氰菊酯、甲基对硫磷和水胺硫磷为有效成份进行二元和三元复配而成;ZL92104343.0杀虫农药混合液剂灭铃威,采用以三氟氯氰菊酯、甲基对硫磷和灭多威为有效成份进行二元和三元复配而成。上述复配农药杀虫剂都有很好的增效作用,对害虫也有很好的防治作用,但由于上述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现在普遍在大田中使用,而且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所以它们与菊酯类药剂混用,其增效共毒系数一般都不是很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抗性严重的害虫,选用一种现在在大田中很少使用的老的有机磷品种乙硫磷,作为与菊酯的混配品种。乙硫磷对螨类效果很好,但对棉铃虫等的效果较差;而拟除虫菊酯类药剂对螨类效果较差,对棉铃虫等效果好,二者进行混合,不仅能扩大杀虫谱,而且能相互增效。在室内外按严格的科研程序筛选出最佳有效成份的配比,选出合适的乳化剂、溶剂以及增效显著的渗透剂和/或增效剂,配制成增效共毒系数可达400-3000的混合杀虫剂,以延缓和治理害虫的抗药性。
本发明农药混合液剂,其特征在于以乙硫磷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为有效成份,还含有乳化剂、溶剂,渗透剂和/或增效剂所组成的二元复配乳油。
本发明所用的乙硫磷,其化学名称是O,O,O,O-四乙基-S,S′-甲撑-双(二硫代磷酸酯)。本发明所用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包括三氟氯氰菊酯又名功夫菊酯,化学名称是2,2-二甲基-3-(2-氯-3,3,3-三氟-1-丙烯基)环丙烷羧酸-α-氰基-3-苯氧基苄酯;百树菊酯,化学名称是2,2-二甲基-3-(2,2-二氯乙烯基)环丙烷羧酸-α-氰基-3-苯氧基-4-氟苄酯;高效百树菊酯,化学名称是(SR)-α-氰基-4-氟-3-苯氧基苄基(1RS,3RS;1RS,3SR)-3-(2,2-二氯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氟氰菊酯,化学名称是(S)-2-(4,4-二氟甲氧基苯基)-3-甲基-丁酸(R,S)-α-氰基-3-苯氧基苄酯;溴氟菊酯,化学名称是(R,S)-α-氰基-3-(4-溴代苯氧基)苄基(R,S)-2-(4-二氟甲氧基苯基)-3-甲基丁酸酯。具体的混配包括乙硫磷与百树菊酯、乙硫磷与高效百树菊酯、乙硫磷与三氟氯氰菊酯、乙硫磷与氟氰菊酯以及乙硫磷与溴氟菊酯混配,一般来讲1份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可以与1-100份乙硫磷混配。本发明液剂在筛选的最佳混合比例下,对多种农业害虫,特别是抗性棉铃虫,有着极佳的增效防治作用。
具体的本发明优选液剂含有0.5%-50%乙硫磷,0.1%-20%百树菊酯为有效成份。
本发明还可进一步含有渗透剂以提高杀虫效力,优选的渗透剂可以是机油、JFC(C7-9脂肪醇聚氧乙烯(5-6)醚)、氮酮(1-正十二烷基氮杂环庚-2-酮)等。为了取得良好的增效效果,可以将上述渗透剂中的任意两种混合使用。本发明中一般可采用0.1%-20%单一或复合的渗透剂。
本发明还可进一步含有增效剂,优选的增效剂可以是S2(八氯二丙醚,化学名称是:双-(2,3,3,3-四氯丙基)醚)、SV1(增效磷,化学名称是:O,O-二乙基-O-苯基硫代磷酸酯)、增效醚(3,4-亚甲二氧基-6-正丙基苄基正丁基二缩乙二醇醚)以及芝麻油等。为了取得良好的增效效果,可以将上述增效剂中的任意两种混合使用。本发明中一般可采用0.1%-20%单一或复合的增效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061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