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深井抽油的抽油泵无效
| 申请号: | 98220706.9 | 申请日: | 1998-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353934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2-15 | 
| 发明(设计)人: | 黄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胜处石油管理局河口采油厂 | 
| 主分类号: | F04B47/02 | 分类号: | F04B47/02 | 
| 代理公司: | 石油工业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周京兰 | 
| 地址: | 257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深井 抽油泵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工业的采油设备,特别是一种用于深井抽油的抽油泵,为管式泵,适用于深井抽油的抽油井。
现有抽油泵分管式泵和杆式泵两种,管式抽油泵如用于深井抽油,上冲程时,游动凡尔关闭,固定凡尔打开,泵上液柱的作用力作用在抽油杆上;下冲程时,固定凡尔关闭,游动凡尔打开,泵上液柱的作用力转移到泵上油管上。抽油杆和油管在每一个冲程都要受一次交变载荷作用,抽油杆和油管长时间受交变载荷作用的结果是造成抽油杆断脱,油管丝扣漏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用于深井抽油的抽油泵,能避免抽油杆与油管偏磨所造成的抽油杆断脱、油管漏失事故,减少抽油泵的冲程损失,消去抽油泵的气体影响,改善抽油机的平衡状况。
本技术解决方案可达上述目的,由泵筒总成和柱塞总成组成本实用新型,泵筒由上泵筒和下泵筒构成,由变径接头连接,上活塞与下活塞经进油接头和拉管串接在一起。
使用本实用新型后,能取得如下效果:
1、上、下冲程时,抽油杆受力均匀,油管和抽油杆的交变载荷大幅度降低,减少了抽油杆与油管的偏磨现象和抽油杆断脱、油管漏失事故的发生;
2、减小了抽油泵的冲程损失;
3、机械阀启、闭迅速,有效消除抽油泵的气锁现象;
4、改善了抽油机的平衡状况。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参见附图,上泵筒3和下泵筒12由变径接头10连接,抽油杆1和拉杆4由出油接头2连接。机械阀由机械凡尔8和阀座7组成,机械凡尔8接在拉杆4的下面,阀座7装在上活塞6的底端,与上活塞6共同构成与机械凡尔8相吻合的密封面。上活塞6套在拉杆4上,上活塞6孔内上端及阀座7的上方均设有扶正环5,机械凡尔8通过进油接头9、拉管11将下活塞13与上活塞6串接在一起,下活塞13的下部有进油凡尔14、凡尔座15和阀座管塞16。上冲程时,抽油杆1上行,上活塞6受磨擦力的作用不动,当机械凡尔8与阀座7接触密闭时,上活塞6开始上行,将泵腔内的原油排至泵上油管内,同时拉管11与上泵筒3形成的工作腔增大,形成低压区,地层压力顶开进油凡尔14,地层液进入泵腔内;下冲程时,抽油杆1下行,上活塞6受摩擦力和泵腔内上顶力的作用而静止,抽油杆1推动机械凡尔8下行,机械凡尔8与阀座7分开,机械阀开启,由液柱的作用力和进油凡尔14的自重迫使进油凡尔14座入凡尔座15上,进油阀关闭,液柱对下活塞13产生下推力,出油接头2接触上活塞6时,压迫上活塞6下行,泵腔内的地层液通过阀座7、上活塞6的内孔、出油接头2排到泵上油管内。由于上、下冲程时,抽油杆受力均匀,油管和抽油杆的交变载荷大幅度下降,减少了抽油杆与油管的偏磨现象,有效防止了抽油杆断脱、油管漏失事故的时常发生,效果显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胜处石油管理局河口采油厂,未经胜处石油管理局河口采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207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