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式小型多功能灶具炉无效
申请号: | 98208078.6 | 申请日: | 1998-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349455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广心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广心 |
主分类号: | F24B1/20 | 分类号: | F24B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6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小型 多功能 灶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式小型无烟煤炉具。
现有传统的立式小型无烟煤火炉作为厨用,特别是在街道旁和集贸市场上作为炊事经营用时,烟火流失太多,造成热能浪费,污染环境厨务不便,繁索的蒸、炸、炒、煮往往要有两三台小火炉同时燃烧才能完善厨务或炊事经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锅,炉“并合”的立式小型无烟煤炉具,煤块、煤球都可燃烧,能够做到热能充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使用移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将一对圆柱形钢管筒炉胆,同轴线穿插于圆柱形锅筒之内,配上下封头竖立放置,使炉胆的下部并合且在锅筒的下部曲出,作为下炉门;并在炉门内设有活动炉排。炉胆的上端同轴线并合后与下炉门反向从锅筒上部曲出作为上炉门,垂直后作为炉口。锅筒内炉胆的两侧还要配设两个较炉胆直径三分之二粗细的圆柱形钢管筒,作为副炉胆,两个副炉胆的下端和炉胆的下部以连通管接通;上端分别背向从锅筒的上部曲出锅筒作为副炉门,垂直后保持与主炉口等高,作副炉口,三个上炉门内都设有活动推拉闸门。上封头为平型,中心设有蒸汽管孔;下封头为下凸形,中心设垢水排放管。此外,锅筒的外周设有水漏斗、水位表、热水龙头,整个锅筒并设有泡沫或沙石棉保温层及保温层外锅筒,整个炉具由三条角铁支脚竖立架离地面。
本实用新型与立式锅炉相比,克服了冲天管的干烧和U形圈内死水污垢对锅炉的腐蚀;与立式小型火炉相比,余热得到利用,对热水、蒸汽、火焰的应用可同时一体调节使用。由于锅筒外周设有保温层,所以热流失少,厨师作业的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立式小型多功能灶具炉的正投影主视图。1蒸汽孔,2主炉口,3水位表,4副炉口,5水漏斗,6注水管,7下炉门,8保温外锅筒,9垢水龙头,10垢水管,11支脚,12下封头,13上封头。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投影后视图。14热水龙头,15上炉门。
图3是本实用新型锅筒、炉胆同轴线剖面图。16炉胆,17保温层,18锅筒,19炉门盖,20炉排,21活动闸门,22闸门推拉杆,23上炉门盖。
图4是本实用新型锅筒、副炉胆同轴线剖面图。24副炉胆。
图5是本实用新型炉胆、副炉胆、锅筒横剖面连通型式图。25连通臂。
图6、7是炉门的内、外活动门(闸)。
图3、4中的箭头(26)表示火焰走向。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细节及工作情况。
本实施例由直径18cm、12cm、9cm壁厚0.4cm的圆柱形钢管筒作炉胆、副炉胆、连通管。厚度0.3cm的钢板材制作直径48cm高60cm的圆柱形锅筒,0.15cm的铁皮作保温层外锅筒及直径3cm的钢管、水龙头、1.6cm钢筋作炉排等构成。
如图5,由一对炉胆(16)和一对副炉胆(24)对称穿插于锅筒(18)之内,以连通管(25)将其相互连通,构成一个燃烧火焰多区域相关的形式。
如图3、4,炉排(20)、炉胆(16)、副炉胆(24)的结构形式可知,所容燃料的燃烧方式是立体燃烧和炉排平面燃烧相结合的燃烧方式。燃料主要是从上炉门(16)投送的,燃烧在下炉门(7)供风设备的供风作用下火焰向上呈冲击性对炉胆(16)的横段上部辐射,锅筒(18)内上部的水直接受热,对流阻力小、产汽快,余热势必推向炉口(2)及副炉口(4)。若以用火为主要目的,可对近于上炉口(16)的炉胆内多投送燃料;若以用蒸汽为主要目的,可对近于下炉门(7)的炉胆内多投送燃料。在许可燃烧烟煤的情况下,可把一个或两个副炉口(4)增加适当高度作为烟囱,这样做可以使炉胆(16)内的燃料形成返烧,正烧所产生的浓烟在这种返烧的条件下,能使可燃性物质充分燃烧,可明显减少烟气的排放,但主炉口(2)火焰甚少,这对以用蒸汽为主要目的作为蒸汽采暖炉较为适当。
如图1,上封头(13)中心设有蒸汽孔(1)可放用一般小型蒸具,也可用橡胶皮管等把蒸汽引至别处使用。上封头(13)属于密封性较好的锅盖,便于水垢的清除和维修。下封头(12)作下凸型,中心设有垢水排放管(10)和水龙头(9),当停炉或长时间停用时,可把垢水放干净。下炉门(7)内的钢筋炉排(20)可随意拉出和推入,清除灰垢极为方便。注水管(6)根部从锅筒(18)的根部将水漏斗(5)加入的凉水送至锅筒(18)内的下部,一是将水预热,二是不致于立即影响上部水、汽温度的下降。水位表(3)是监视不使炉胆(16)副炉胆(24)出现干烧的。
如图6、7是下炉门(7)和上炉门(15)及两个副炉门的可活动性盖门,在不同热能选择应用的时候有辅助节制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广心,未经王广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80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