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接触式多功能水流继电器无效
申请号: | 98200903.8 | 申请日: | 199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337670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9-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克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克良 |
主分类号: | H01H35/24 | 分类号: | H01H35/24;H01H3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2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多功能 水流 继电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来保护用水设备安全的报警保护装置。特别是一种非接触式多功能水流继电器,属于液流检测控制装置技术领域。
公知的水流继电器可分两种类型,其一是靠水流动能使阀体中之阀片摆动,驱动与阀片共轴的凸轮转动,通过凸轮转动压微动开关发出电信号,阀片摆动的转角,通过凸轮轴上的指针指示水流量。这种水流继电器因凸轮和微动开关直接接触,产生摩擦,容易损坏,而阀片复位是靠一支扭簧,此扭簧生锈易卡死,使动作不灵敏。而微动开关触点,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也不安全。另一种水流继电器是水平装于管路中,靠水动能推动一带永磁铁的阀芯,阀芯掀起,吸合一个干簧管内的触点,使之发出电信号,这种水流继电器中的带永磁铁的阀芯过重会加大水流阻力,过轻会因水流的波动发生误动作。这种继电器不能指示水流量大小,也不能指示水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接触式多功能水流继电器,具有管路阻力小,耐水流波动,信号准确,工作安全可靠,能直接指示,水流大小,能对管路中水流中断或变小按预定控制值发出报警或保护信号。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叙述如下:
非接触式多功能水流继电器的壳体(1)一侧留有安装检修口,口上装有盖板(23),在壳体(1)内形成矩形截面的空腔,传动杆(11)垂直穿过盖板(23),并支撑在盖板(23)上的静压油封轴承上,传动杆(11)在壳体(1)空腔中的一端沿轴向与矩形阀片(2)的一边连接,传动杆(11)的另端穿出盖板(23)与仪表壳(4)内的凹形摇臂(6)和流量指针(7)垂直连接,同接在传动杆(11)上的凹形摇臂(6)和流量指针(7)与矩形阀片(2)的相位差90°,凹形摇臂(6)的自由端装有永磁铁(8),仪表壳(4)内装有可表示相对流量的表盘(5),在凹形摇臂(6)摆动轨迹的外侧装有位置可调的非磁性材料制作的干簧管套(26,27),套中装有常开型干簧管(9,10)。
盖板(23)上的静压油封轴承,由螺塞(16),柱塞(15),衬套(12),油路(30),油杯(13)构成,沿油路(30)轴线依次配置,衬套(12)内的环形空腔与油路(30)连通,构成油封。
装于传动杆(11)上的矩形阀片(2)与壳体(1)中矩形截面空腔相吻合。
接壳体(1)内腔的水压表也装在仪表壳(4)内,以测量管道内的水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壳体(1)内无水流动时,阀片(2)处于水平位置,两面的压力相等,传动杆(11)另端的凹形摇臂(6)处于垂直位置,由于凹形摇臂(6)上永磁铁作用,干簧管(9,10)的触点处于断开状态,流量指针(7)指在“0”刻度上,使用水设备启动不了,而达到保护设备安全的目的。当有小股水流从壳体(1)上方流入时,推动阀片(2)带动传动杆(11)逆时针转动一个角度,使固定在传动杆(11)上的凹形摇臂(6)也转过同一角度,此时,传动杆(11)上的永磁铁失去对干簧管(9)的控制,其触点由“开”的状态变为闭合。干簧管(10)的触点还是“开”的状态,此时,水流继电器可发出水流较小的报警信号,此信号能使用水设备正常启动,但报警告知水量不够应加大水量,随着水流加大,凹形摇臂(6)的转角也增大,永磁铁(8)失去干簧管(10)内触点的控制,触点闭合,报警停止,表示水量正常,在上述水流变化过程中,轴端流量指针也随着阀片(2)转动而转动,表示壳体(1)内水流大小。
与已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由于采用永磁铁(8)控制干簧管(9,10)的触点,是非接触式,无磨损,无明火、安全可靠。
2.因凹形摇臂(6)的势能产生顺时针力矩,始终与水的动能与阀片(2)产生的逆时针力矩平衡,克服了现有技术用扭力弹簧使阀片(2)及凸轮复位的缺点,比现有技术更可靠。
3.既能及时报警,表明管路内断水或水量不够,又能随时指示水的相对流量,还有水压表随时显示管路内的水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N-N剖视图
图3为图1的M-M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1~3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克良,未经李克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09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