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装有光束变换器的射频板条二氧化碳激光器无效
| 申请号: | 97247484.6 | 申请日: | 1997-10-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341294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9-29 |
| 发明(设计)人: | 高允贵;苏红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S3/00 | 分类号: | H01S3/00;G02F1/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合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国城 |
| 地址: | 23003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装有 光束 变换器 射频 板条 二氧化碳 激光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器技术。
名称为“射频板条二氧化碳激光器”的96232127.5号专利,使用板条波导结构及非稳半共焦光腔,其输出光束在其波导方向的发散度远远大于其非稳方向,这种激光器还不能直接用于工业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直接应用于工业加工的,装有光束变换器的射频板条二氧化碳激光器。
本实用新型是由射频板条二氧化碳激光器,光束变换器,以及光束导管等组成。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附图1是装有光束变换器的射频板条二氧化碳激光器的结构图;
附图2是单变换镜光束变换器的结构图;
附图3是双变换镜光束变换器的结构图;
附图4是双圆柱形全反镜光束变换器的结构图。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附图1所示:射频板条二氧化碳激光器(1)经光束导管(2)接光束变换器(3),光束变换器(3)再接光束导管(2),输出激光束。
本实用新型的光束变换器有;
a.单变换镜光束变换器;
b.双变换镜光束变换器;
c.双圆柱形全反镜光束变换器。
a.单变换镜光束变换器的结构如附图2所示:
光束导管(2)垂直接入转折底座(4)的光束通道,另一根光束导管(2)从转折底座(4)内平行接出,另一头接转折底座(5),转折底座(5)内垂直接出光束导管(2);在转折底座(4)的镜座(6)上,放有平面全反射镜(7);在转折底座(5)的镜座(8)上,有圆形凹柱面全反射镜(9)。
b.双变换镜光束变换器的结构,如附图3所示:
光束导管(2)垂直接入转折底座(10)的光束通道;另一根光束导管(2)从转折底座(10)内平行接出,另一头接转折底座(11),从转折底座(11)内垂直接出光束导管(2);在转折底座(10)的镜座(12)上放有抛物线形凹柱面全反镜(13);在转折底座(11)的镜座(14)上放有双曲线形凸柱面全反镜(15)。
c.双园柱形全反镜光束变换器的结构如附图4所示;光束导管(2)水平接入转折支座(16)内;另一根光束导管(2)将转折支座(17)与转折支座(16)方向相反地连接在一起;从转折支座(17)内水平接出另一光束导管(2);在转折支座(16)上安有镜座(18),其上放有圆形凹柱面全反射镜(19);在转折支座(17)上的镜座(20)上放有园形凸柱面全反射镜(21)。
本实用新型的转折底座(4)、(5)、(10)、(11)的结构是切去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垂直于两个直角边上各开有一个光束通道,且分别与斜边贯通。
转折支座(16)、(17)的结构是五边形,其中有三个相互垂直的边和两个斜边,两斜边的交角是钝角,垂直于两斜边分别开有光束通道,两个光束通道在与斜边相对的平面中相交,交角是一锐角。
当本实用新型的光束变换器采用单变换镜光束变换器时,转折底座(4)、(5)以连接它们的光束导管(2)的轴线为轴旋转时,输出的光束可向前、向后、向上、向下调整。
当本实用新型的光束变换器采用双变换镜光束变换器时,转折底座(11)、(12)以它们之间的光束导管(2)的轴线为轴旋转时,输出的光束可向前、向后、向上、向下调整。
使用时,附图2、3、4所示的光束变换器,按照附图1所示的激光方向与射频板条二氧化碳激光器相连,使激光沿光束导管的轴线传输,调整光束变换器与激光器之间的距离,在远场获得近似对称分布的激光光斑。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在射频板条二氧化碳激光器前端加了光束变换器,从而减少了波导方向激光束的发散,使其在远场呈现近似园形的对称光斑。这就使得射频板条二氧化碳激光器能够直接广泛应用于加工工业。
附图说明:1、射频板条二氧化碳激光器;2、光束导管;3、光束变换器;4、5、转折底座;6、镜座;7、平面全反射镜;8、镜座;9、圆形凹柱面全反射镜;10、11、转折底座;12、14、镜座;13、抛物线形凹柱面全反镜;15、双曲线形凸柱面全反镜;16、17、转折支座; 18、20、镜座;19、圆形凹柱面全反射镜;21、圆形凸柱面全反射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474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的汽缸凡而钳
- 下一篇:吸附式多功能电源插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