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力流体立式除污器无效
申请号: | 97245409.8 | 申请日: | 199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322672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6-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元明;寿卫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元明;寿卫平 |
主分类号: | B01D21/26 | 分类号: | B01D21/26;B01D24/16 |
代理公司: | 烟台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祖宇 |
地址: | 264006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 流体 立式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力流体立式除污器,属于除污技术领域。
我国现有的压力流体除污装置,主要采用单纯的阻挡、沉淀或分离沉淀的方式对流体进行除污处理,其除污效率均较低。在阻挡方式中,运行阻力随着流体含污量的增加而增大,增加了能源消耗,且频繁地更换滤料增加了使用成本及维修费用。沉淀除污方式则存在设备体积大,除污速度慢的不足。分离沉淀方式中流体的污物不能及时排出分离装置,且易对流体形成二次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效率,低阻力,功耗小,成本低的压力流体立式除污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一种压力流体立式除污器,它包括流体出口2、上盖20、过滤室筛盖3、过滤旋流外筒6、过滤室7、底筛板8、流体切向入口9、旋流内筒10、旋流室19、储污桶15、储污室16、排污出口17,其特殊之处在于:在储污桶15的内壁上部向下连接一倒锥形的分离筛斗13,分离筛斗13的上部水平设有一喉管12,喉管12上均匀设有筛斗虹吸孔11,分离筛斗13的下部三分之一高度内沿圆周设有由小到大,且自上而下排列的侧筛孔14,分离筛斗13底部平面上均匀设有底筛孔18。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其一是由于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是先对流体90%以上的污物进行自动分离筛除后,再对含污量很小的流体进行被动过滤。因此阻力小,效率高,且不需经常清洗或更换滤料,从而降低了使用成本,其二是流体在本实用新型中分离筛斗内部与储污室之间形成循环运动,实现了内部连续自动除污,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分离筛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图面说明:
1流体出口压力表,2流体出口,3过滤室筛盖,4螺栓,5密封垫片,6旋流过滤外筒,7过滤室,8过滤室底筛板,9流体切向入口,10旋流内筒,11虹吸孔,12喉管,13分离筛斗,14侧筛孔,15储污桶,16储污室,17排污出口,18底筛孔,19旋流室,20上盖。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一种压力流体立式除污器(参见图1),主要由过滤室7、旋流室19、分离筛斗12、储污室16组成除污主体,过滤室7是由过滤旋流外筒6,过滤室筛盖3、过滤室底筛板8构成,过滤室筛盖3与过滤旋流外筒6用螺栓4和密封垫片5联接紧固在一起,过滤室筛盖3上焊接有上盖20,上盖20上焊接有流体出口2和流体出口压力表1。过滤室底筛板8焊接在过滤旋流外筒6内壁上,过滤室底筛板8的下部焊接有旋流内筒10,旋流内筒10与过滤旋流外筒6之间构成旋流室19,在过滤旋流筒6的切线方向焊接一流体切向入口9。分离筛斗13呈倒锥形(如图3所示),上部水平设有一喉管12,其沿圆周方向的凸出部位均匀加工有4-16个直径不超过2毫米的虹吸孔,下部三分之一高度内的侧壁圆周上均匀加工有3-4层,每层4-8个直径为5-25毫米由小到大自上而下排列的侧筛孔14,底部平面均匀加工5个直径为5-25毫米的底筛孔18。过滤旋流外筒6、分离筛斗13与储污桶15通过法兰加密封垫片用螺栓紧固联接,分离筛斗13与储污桶15之间构成储污室16,储污桶15底部焊接有排污出口17。
以上构成本实用新型的静态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元明;寿卫平,未经王元明;寿卫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454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净水滤杯漏斗
- 下一篇:轴转动端面交直流发电机